“司徒兄沒有規劃、沒有綱領,又怎能夠引領盟軍?”
想要上下同心,首先要得有方向、有目標,才能心往一塊兒想,力往一塊兒使。
做領導的都沒有目標,那底下的還能做事了,還能齊心協力了?
司徒鶴沉默幾息,仍然道:“閃金平原廣袤,統並治理的難度太大。我看貝迦的解決辦法,是分封藩妖國,賀兄可願借鑒?”
“貝迦不是一個健全的國家。”敢說這話的,當世大概隻有賀靈川了,“天魔要用藩妖國來擎肘妖帝,貝迦才會有十三個藩妖國。日後的閃金,難道我還需要分封的國度來擎肘我?”
他眉頭微皺,獨屬於九幽大帝的威嚴就撲麵而來,令司徒鶴呼吸都是一窒。
這話就有些陰森了。
當然他二人都明白,貝迦分封藩妖國的原因很多,不獨是這一個。
賀靈川往後倚到椅背上,坐姿舒展:“司徒兄統馭盟軍已有兩年時間,覺得這個盟軍還有什前途?”
已經給了你兩年的時間,連毗夏都打不下來,是你不中用哇。
想跟人好好談條件,首先你得有資格。
司徒鶴想明白這一點,頓覺索然無味。他雙手按住眉心,閉眼思索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賀兄,如果盟軍都歸並於你,你又要如何發落我?”
“怎叫作「發落?’”賀靈川笑道,“司徒兄這樣的人,理應繼續發光發熱。”
“我提一個條件罷,司徒家族希望留在原籍。”司徒鶴下了決心,“如果賀兄點頭,我就代表盟軍向你投誠。”
他知道,即便自己不表態,賀靈川也能拿下盟軍。
但有了司徒鶴的一番態度,或者說儀式,賀靈川能省去很多麻煩。
對於投降的王侯將相,九幽大帝通常是怎處理的?這幾個月,司徒鶴也研究過,知道這些人都得在限定時間內遷出原籍,去指定的異地安身立命。
這樣一來,九幽大帝放心,他們也就安全了。
至於遷去異地能不能東山再起,這就要看各人的能力和命數了。
成王敗寇,敗即是寇!他們還能活命、還能保留一部分財產,這本身已是九幽大帝的仁慈,怎還敢奢望更多?
賀靈川輕聲道:“司徒兄為何想留在原籍?”
“司徒家的領民,與我有魚水之情,我希望能繼續照看他們。”
賀靈川站了起來,伸個懶腰:“司徒兄大才,理應照惠閃金平原,怎能自囿於彈丸之地?”這拒絕不出所料,司徒鶴心一沉,忍不住道:“你要把我遷去哪?”
“等到戰爭結束,我收攏閃金,你自然就知道了。”賀靈川拍了拍他的肩膀,“閃金何等遼闊?你的眼不該隻有窯坡。閃金人民那多,都需要你我造福。”
司徒鶴長長地、長長地歎了口氣。
兩人一先一後走出酒樓,當然是九幽大帝先,司徒鶴後。
回到戰鬥發生的院落,滿地屍體已被搬走,閑人也都退出去了,隻有幾位首領留下一一黑甲軍把這團團圍住,誰都不讓走。
大夥兒都明白,這事兒今天就會有個結果。
司徒鶴一走出來,所有目光齊刷刷聚焦在他身上,令他壓力山大。
“各位!”他深吸一口氣,宣布了自己的決定:
經過兩年就任,他深感自己才能不足以領導盟軍,不足以為萬千百姓謀福祉,盟軍自司徒家暢議發起,理應由司徒家一手結束。
即刻起,盟軍解散。
司徒從此追隨九幽大帝,永無貳心!
哪怕早就預料到這個結果,眾首領還是麵色一變。
盟軍的本質是個抵抗組織,宗旨是同氣連枝、共禦強敵。司徒家率先拆夥,連個大喘氣的工夫都不到,轉身就投去九幽大帝手下,這潛台詞很明確了:
大夥兒也別抵抗了,跟我一起投降吧。
盟軍已經消亡,在場的五家勢力想要抵抗九幽大帝,就必須另組聯盟。
此情此境,哪還有可能?
黑甲軍的刀槍明晃晃地,就在幾丈開外。這潛台詞也很明確:
今天不說出“我願意”三個字,誰都走不出這個院子。
所以裴國和彥國先表態了,願意加入龍神大家庭。
原盟軍的七股勢力,兩股已殘,三股投誠龍神,剩下的寶新國君、於菟族首領孤立無援,也不夠資格抱團取暖。
方才等待期間,於菟族首領神情忿忿,舍不得自家三十年的基業,有心硬剛到底。彥國國君勸他:“對於負隅頑抗、不肯投誠的勢力,九幽大帝怎處理,你我再清楚不過。”
龍神戰爭第一輪和轉階段,就有那多血淋淋的前車之鑒。
“他既號稱“九幽’,你看他像是心慈手軟的人?你拒絕之前可要想好了,一張嘴可不止幾百幾千條人命。要是人都沒了,這基業還有什用?”
於菟族想起方才破布袋一樣躺在塵泥、雙眼圓睜的珀琉王,再看看不遠處正在治傷的坎族頭人,默默咽下了一口苦果。
其他盟友都要降了,光他自己寧折不彎有什用,能打得過黑甲軍?
打不過,於菟族就要遭滅頂之災。
如果現在降了,財富和族人還得以保全,自己也不算族滅的罪人。
這不是權宜之計,這是唯一的出路!
再說,這是閃金平原。向強者投誠歸順,豈非常態?自己梗著脖子又能堅持什呢?
九幽大帝和司徒鶴會談期間,他這愁腸百轉。
等到司徒鶴公然向九幽大帝投誠,其他盟友紛紛跟進時,於菟族首領和寶新國首領互視一眼,神情複雜,但也隻得點頭,說一聲”我願意”。
九幽大帝見眾首領雖然效忠但麵色鬱鬱,也就安慰眾人:自己賞罰分明,倘若眾人今後立了功,還有重新光大的機會……
接著,眾首領就要在這草擬親筆通告或者詔書,交出國印、移交兵權等等。
等這些都忙完了,也到次晨天亮。大家仔細一看,黑甲軍悄無聲息走掉了一大半,沒有昨天那樣烏泱烏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