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4章 冬天也不消停

  第二天吃過早飯,顧曉霞去上班,楊大姐去市場,李龍把吉普車那兩袋子黑土提著到了玻璃房。

  玻璃房溫度有點低,但還不至於上凍。李龍放下袋子,用鐵把地上的土鏟了鏟,發現也沒上凍,挖倒是能挖開。

  他想了想,覺得還是把菜直接種地比較好。隻是這地被那些鹿子踩實了,需要重新翻。

  左右無事,翻就翻唄。拿起鐵,李龍便撿了靠近北牆的中間一塊地翻了起來。

  玻璃房其實挺大的,南北都是磚牆,頂上是玻璃。整體的麵積得有個近兩百平方。

  李龍搞不了這大,他打算就中間翻一塊,把那些黑土,以及攢在西南牆角的鹿子的糞一起灑地,摻和一下,然後種上菜。

  他還打算等地翻好了,去買個爐子,白天這麵的溫度目前還算可以,那就白天架一爐子炭,晚上架一爐子炭。

  爐子就在翻的地後麵架上,然後再靠牆弄個半截直通式火牆,能把種的菜給暖一暖。

  大冬天不好搞其他的,就暫時這樣搞吧。

  一個小時時間,李龍翻出了臥室那大一一塊地。倒不是翻的不快,主要是翻過來後,他還要把翻起的板結的土塊給砸碎。

  翻完後,李龍也沒著急種,一來是要先去買爐子,二來還要把這地再耙一遍。雖然大塊土砸碎了,但種地還是要綿土比較好。

  這一塊地,他打算分成幾個小塊,種什還要想一想。

  大院子沒有耙子,他打算回隊一趟,問問大哥種啥比較好,順便帶個耙子回來。

  出了玻璃房,李龍就聽著院門被人拍了兩下。

  在玻璃房一邊翻地一邊想著事情,李龍沒管外麵。大院子的門扣著,這時候是楊大姐回來了嗎?

  李龍急忙喊了一聲,跑著過去把門打開。

  門外是兩個穿著棉大衣,戴著棉帽子的陌生人。

  一個四十歲左右,有點滄桑的感覺,一個二十多歲,看著李龍還有些好奇。

  “請問是李龍同誌嗎?”年長的那位直接問了起來。

  “你好,我就是。”李龍瞥了一眼,發現外麵有輛拖拉機,他就明白過來了。

  把兩個人讓進院子,年長的那個看著李龍隻穿著一件絨衣,便說道:

  “李龍同誌,還是要注意身體啊,這外麵挺冷的,你得穿厚點兒。”

  “嗯嗯,剛才在忙,沒聽見你們拍門。我這院子有點大,剛才我在後院。”李龍解釋了一句。

  “怪不得,我們拍了十幾分鍾了,都沒見人出來,我們以為人沒在呢。”那個二十多歲的人忍不住說了一句,“你這院子還真是大,以前是財主家的房子吧?”

  年長的碰了他一下,瞪了他一眼,然後對李龍說道:

  “我們兩個是從奇台過來的,從報紙上看到了你的事跡,就是用收割機割麥的事情,我們大受啟發。在奇台我們隊種了幾千畝的麥子,人工割麥效率太低了,所以就想著能不能也買收割機回去。”

  按說奇台那邊不歸李龍,是奎屯農機廠的出售範圍,不過既然人家找上

門了,沒有把生意推出去的對不對?

  李龍先解釋了一下:

  “這個院子是我向一個老大爺買的。房子最開始的主人是誰不知道了。那老大爺一個人在這住,後來兒子要把他接走,房子就賣給我了。”

  然後他指了指用塑料布蓋著的收割機說道:

  “收割機我這還有幾台,你們要的話,倒是可以賣給你們,外麵的拖拉機是你們的吧?”

  “是的。”

  “那最好把拖拉機開進來,我給你們演示一下怎操作,不然光把收割機買走,你們不會操作也麻煩。奇台距離這可不近。”

  奇台在本地說起來算東三縣,是北庭州的東麵三個縣之一,另外兩個是吉木薩爾和木壘。

  這一片地方不僅產有非常著名的春小麥,還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大名鼎鼎的鷹嘴豆。

  後世都發展成了產業,比如腰站子麵粉,感覺都快成地理產業標識了。

  但距離是真遠,這幾個地方距離WLMQ兩三百公,瑪縣距離WLMQ又一百多公,也就是說從奇台跑到瑪縣李龍這,這兩個人開著拖拉機跑了近四百公。

  李龍估計他們是昨天跑了一天,在縣或哪住下,然後今天早上過來的。

  真辛苦。

  所以教,也要教的認真。

  “收割機五百五十塊錢一台,能接受吧?”李龍說道。

  “能。”年長的那位答應的很幹脆,臉上甚至帶著點笑意,“其實我們想著還可能會貴一些。”

  “用好了,一個麥季用這個收割機賺一台拖拉機是沒問題。”李龍扯去收割機上麵蓋的塑料布說道,“但是呢,用不好也麻煩。我現在就給你們說一下。”

  那個小夥子看著李龍院子的拖拉機,不解為什他不用院子的那台,不過看到吉普車,又讓他不敢多說話。

  “我家的拖拉機好些天沒用了,想發動著得燒熱水,還得烤,麻煩。”李龍看出來他的心思,解釋了一句。

  小夥子乖乖去開拖拉機了。他們的拖拉機才開過來,這時候水還熱著呢。

  拖拉機開進院子,李龍去拿來木頭墩子,然後一步一步的演示收割機的上機步驟。

  年長的那位叫張克虎,年輕人叫李夢龍,兩個人是師傅徒弟的關係。拖拉機是張克虎買的,他收了李夢龍當徒弟教對方開拖拉機,順便也是帶帶新人。

  所以李龍教的時候,他看得很認真,每個步驟都要問一問,那邊李夢龍也是。雖然他不問,但腦子一直在記著。

  李龍教的也很細心,包括自己總結出來的一些小技巧。農民現在挺苦,能從農民中脫穎而出的,肯定都不簡單。

  他是想著能多帶著一些農民致富,這樣也能起到一些群體效應。畢竟農民能得到的信息量是最少的,基本上都是模仿效應。附近哪個農民怎做致富了,那就跟著學。

  直到楊大姐推著車回來,李龍還在教兩個人怎卸收割機。

  有兩個人的話,收割機的拆卸非常容易,所以張克虎和李夢龍兩個很快就學會了。兩個人還在拖拉機上輪流操作了一下收割機收割的過程,記下來後,才算是結束了這次教學。

  張克虎從隨身背的小包掏出厚厚的幾遝錢來,一遝遝遞給李龍。

  “一千一百塊錢。”張克虎說道,“李龍同誌,你點一點。”

  “好。”李龍接過錢快速的點了起來。

  張克虎和李夢龍兩個人看著李龍的動作,這時候楊大姐從屋給三個人端出熱茶來。

  李龍點完錢後點點頭說道:

  “錢數是對的。不好意思啊,你們這大老遠過來,都沒請你們喝個熱茶……”

  “那不算啥,你教我們這技術,這就很讓我們感動了。”張克虎笑著說著。

  李龍進屋把錢收好,出來的時候,張克虎和李夢龍兩個已經把一台收割機抬上了拖拉機。

  “還有一台,你們自己挑。”李龍說道。

  其實沒啥挑的,都差不多。兩個人就順勢把擺在最外麵的那台收割機抬著上了拖拉機。

  “留著吃完中午飯再回吧。”李龍邀請著。

  “不了不了,我們現在趕路,午飯前還能趕到呼縣,在那吃午飯,吃完今天多趕趕路,能趕回奇台。”

  張克虎很興奮,兩台收割機到手,他已經能夠預見明年自己收割麥子的場景了。

  壓不住啊壓不住啊。

  “總得吃午飯嘛。走,我帶你們去食堂吃個拌麵,身上熱熱的再走嘛。”家呆會兒顧曉霞回來,她是雙身子不方便,李龍便說道。

  “不用不用,真不用。李龍同誌,你能賣給我們收割機,而且還教的這細,我們真心感謝。眼下我們真的想盡快趕回去。”

  “行,那路上注意安全。”李龍叮囑了一句,送他們開著拖拉機出了院子。

  出了縣城,拖拉機突突突的響著往東跑,張克虎說道:

  “夢龍,你看到了吧,李龍同誌那,還隻有兩台收割機了。咱們趕的真及時,不然的話還不夠呢。”

  “就是,李龍同誌也真熱情,教了咱們那細,說實話我感覺到時咱們直接就可以上手了。”

  “對啊。他說這邊收割一畝地兩塊錢,咱們那任咱們自己定價,我覺得哪怕一塊錢也有得賺啊。”

  “師傅,我覺得還是統一價吧。降的話就一塊五,也不好降太多。

  他也說了,一天收割百八十畝沒問題,咱們那邊種麥子的那多,定便宜了,都有人過來要收割,到時咱們排不過來啊。

  定高點兒,有些人舍不得這個錢,就會有一些人手工割了……”

  張克虎點點頭,這的確是有點道理。

  拖拉機開到呼縣已經是中午了,他們在這吃了飯,兩個人輪換著開拖拉機趕路。烏伊公路路況還算不錯,但拐向米泉阜康的時候就沒那好了。

  到米泉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下來,他們咬咬牙把拖拉機開到了阜康,實在開不動了,在這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趕早開回了奇台。

  有了收割機,兩家人已經開始憧憬著明年美好的生活了。

  又賣出兩台收割機,淨收入是三百四十元。先前李龍在奎屯花了近兩千塊錢把這五台原型收割機買了回來,眼下已經出去三台了。

  如果再加上賣黃羊皮的錢,那本錢差不多已經回來了。

  他相信這兩台收割機也不會在家放多久。農民中大多數都是隨大流,並不知道從哪獲得對自己有利的信息。有些人哪怕會看,但也很少能從中提取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來。

  但極少數還是有這個能力的,而李龍拿回來的收割機本身也就是賣給這極少數的。

  中午飯吃過,李龍便去買了一個鐵爐子,回來安裝在了玻璃房。

  這時候鐵皮爐子並不算貴,北疆大多數人家家都有。也有買不起或舍不得買的,那就會用泥巴和拓好的土塊糊一個,當然,爐篦子還是得用生鐵的。這玩意兒自己沒辦法搞。

  把爐子固定好後,接下來就是砌那種半地龍半火牆的長條式取暖加熱設施。磚製的和土塊製的各有好處。

  磚砌的熱得快,涼的也快。土塊比磚牆厚,熱的慢,涼的也慢。

  可惜院子隻有磚沒有土塊,李龍便隻能砌磚的。

  下午沒有客人,李龍一趟趟抱來幾百紅磚,直接在玻璃房和泥巴,把火牆壘起來。這個火牆技術含量沒那高,隻需要中間加幾個有縫隙的隔道,不讓煙火竄那快就行了。

  最後再把和爐子一起買的煙筒子砌在火牆最後頭上麵,頂上去掉一塊玻璃,把鐵皮爐筒子穿上去,再用木頭板子把縫隙給封住。

  因為有三米多長的火牆過濾,最終從煙囪跑出去的就是熱煙,已經點不著那些木頭了,所以李龍也不擔心。

  把這一切弄好,李龍去弄了一爐子炭,把爐子架著,他要看看燒一爐子炭,能熱多久。

  畢竟這玻璃房太大,他在想著等明年夏天是不是隔一隔,隔成幾個房間,這樣隻在一個房間種菜,熱量也能集中一些。

  或者到時把火牆搞長一些,爐子搞大一些也行。

  為了冬天能吃到綠葉子菜,李龍倒不怎心疼煤。現在煤價不高,更何況山還有個露天的,隻是拉起來麻煩,不然的話李龍在秋天就一拖拉機一拖拉機往回拉煤了。

  架好煤後李龍就出去了。他今年秋天拉了幾噸煤在院子,本身是夠用的。但按現在的想法,真要燒起來這個大棚,那煤可能就燒不到明年開春了。

  李龍去燒了開水,架到拖拉機麵,再夾了幾個火炭在拖拉機下麵燒著油箱。

  折騰了四五十分鍾,才把拖拉機發動著,挪了吉普車的位置,他把拖拉機開出了院子,然後去買煤。

  自由市場有賣散煤的,但這煤貴。他直接去烏伊公路邊上,靠近縣城西麵路邊上有低矮的平房,那有大車卸下來的大堆的煤,還有拉煤的車就停在這。

  這賣煤的便宜,是按噸走的。眼下冬天煤比夏天貴,一噸三十塊錢。

  李龍的拖拉機能裝兩三噸煤,他買了三噸,一拖拉機拉了回去。

  “我們這是雀兒溝的煤,燒的好的很。”老板很自豪的誇著自己的煤,“拉回去放心燒,要是沒勁,你回來我給你換!”

  雀兒溝,這個地名李龍也是後世在信息大爆炸的時候才知道的真正名字,以前都聽成了“喬搖溝”,四小隊的人都是這叫的,叫習慣了。

  後來才知道,原來人家叫雀兒溝。

  煤拉回來,李龍直接就卸在了後麵玻璃房邊上,找了塑料袋子蓋上壓好,防止風化。

  他把拖拉機水箱的水放掉,往玻璃房走的時候,就看到了玻璃房頂上的雪已經慢慢在化了。

  這玻璃房和大家尋常看到的房子一樣北麵高南麵低。現在南簷已經在往下滴水了。

  李龍進了玻璃房,感覺麵的溫度已經在零上好幾度了,雖然不比架了爐子的臥室那熱,但比外麵強多了。

  這時候爐子炭已經燒到通紅,已經不見火焰,但溫度是最高的時候。

  還不錯,看來玻璃房的密封性不錯,熱量沒怎散失出去,他也沒聞到煤煙味兒,隻有一股子濕泥土被烘幹的味道。

  看來自己隨意弄出來的火牆密封性和通火性也挺好。

  那明天就可以種菜籽了。

  地翻平了,黑水也拌勻了灑在了那地,李龍打算明天一早去隊,一來拿個耙子,二來問問大哥種啥比較好,同時也從大哥那弄些種子。

  一夏天自己那邊的菜地都是老娘、大嫂和二嫂在打理,留下什種子也不知道。

  又往爐子加了些炭,李龍用煤沫子壓上,讓慢慢陰燃,隨後他就把玻璃房的門關上。後麵種了菜,這是要加個棉簾子的。

  眼下棉花還沒後世那容易獲得,現在兵團已經在種了,但產量並不多。但在供銷社和百貨大樓都可以買到新網套。

  想想家的棉被是不是可以換了?明天收拾一下,看看老房主留沒留下舊棉被,可以改改當個棉簾子。

  第二天吃過早飯,李龍開著吉普車去了四小隊。

  有了吉普車,李龍跑長途就不想開拖拉機了。凍臉,難受。

  在他看來,縣城到四小隊這十公多點路也算長途。當然,後世有汽車的時候,一公也算是長途了。

  “冬天種菜?”李建國算是在北疆見多識廣了,但聽李龍這說,他也有些意外。

  “嗯,想著到時過年的時候,能吃上新鮮的綠葉菜了。大哥,你看是種芹菜、韭菜還是菠菜、小白菜好?”

  “那當然是種點芹菜、韭菜了,當然,能種點綠辣子更好,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長出來……”李建國自然是想都種點,但想想不太可能。

  現在冬天過年的時候,家能吃到的“新鮮”蔬菜,除了蘿卜白菜外,就是盤子種的蒜苗,盆發的豆芽。

  如果能搞點新鮮蔬菜,那肯定好了。

  梁月梅也加入了討論。

  還沒討論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過來找李龍了。

  敲門進來的,是隊長許成軍。

  PS:今天殺了兩頭豬,一頭一百三十公斤,一頭一百四十八公斤,不算已經做成酸白菜炒大肉的槽頭肉,也不算內髒,是克郎子豬的重量。

  真好吃。隻是我的老背啊,閃了。

  一夥幫忙的平均六十以上……
章節報錯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