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狗是越來越沒用了。
每天就往場邊一站,給大家灌一些味道極差的雞湯,剩下的時間隻幹兩件事
“邁扣!”
這是需要整頓球隊紀律的時候。
“SR!”
這是需要複盤戰術的時候。
阿狗掌握了搖人大法。
阿狗沉浸其中。
阿狗衝上去接受采訪。
不止一家媒體吐槽他:“柯林斯主教練難道隻是一個戰術板管理員嗎?為什每次一暫停他就立即把戰術板交給SR?”
這是01-02賽季NBA職業賽場上的一幕奇景。
隨著奇才隊的直播場次越來越多,所有人都發現,方星河不但是奇才隊的場上戰術核心,還是場下的戰術定製者。
每每打到關鍵時刻,戰術板必然在方星河手中,其餘隊員圍著他聽從安排,阿狗杵在外圈默默點頭。他點頭的姿勢特別沉穩,特別帥。
雙手抱胸,手指經常摩挲著下巴,眼神沉穩堅毅,似乎沒有任何事能夠打倒他。
“柯林斯今年的年薪是多少?媽的,這錢我也能賺!”
解說嘉賓的羨慕嫉妒恨透體而出。
而隨著奇才越打越好,其餘球隊的主教練也漸漸坐不住了。
“胡鬧!這是對主教練職責的褻瀆!”
柯林斯笑嘻嘻攤手:“我的執教風格就是知人善用,我有SR,為什不用?”
“球霸!一個職業球員應該做好他自己的事!”
柯林斯笑嘻嘻聳肩:“你懂不懂什叫做天選控衛啊?調整戰術就是他的職責!”
“放屁!球員隻是球員,否則還要主教練幹什?”
柯林斯笑嘻嘻的恍然大悟:“噢!原來你們的控衛不會製定戰術啊?怪不得……嘖嘖。”
***you!道格,***you!”
柯林斯氣壞了不止一個人,當然,最氣的永遠都是禪師。
每一場奇才隊贏球之後的采訪,他都能想辦法開到禪師,並且將對方的臨機變陣水平貶斥得不如方星河一根毛。
方星河“天選控衛”的名頭越來越響,他的魔球打法也漸漸成為業界焦點,被視為“對NBA的革新和推動老尼爾森和胡比是方星河最堅定的鼓吹者。
“再沒有比這更美妙的打法了!”
“效率的極致!”
“SR帶來了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未來!”
因為方星河魔球打法而誕生的節目層出不窮,哪怕隻是一場普通的直播,解說席上也必然發生爭吵。很快,這種對立激化到波及全聯盟,並且形成持續且居高不下的熱度。
原因很簡單一太有觀賞性了。
效率隻是專業人士在意的問題,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打法好不好看,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方星河的華麗打法,讓每一場全美直播都有大量收視人群,討論他就能夠獲得巨大熱度,於是媒體自然熱衷於此。
經過大量的專業分析,方星河的全套打法已經不再是什秘密。
他就三板斧。
第一招,持球三分。
方星河的三分技術帶有強烈的後世風格,在當下看來,不止是不夠合理的問題,而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大浪逼。
隻要防守球員跟得不夠緊,浪方就有可能以任何一種前置技巧完成三分投籃。
墜步幹拔、突破假動作銜接後撤步、兩次以內運球的急停三分、拖曳步、橫移小跳步……
在他以前,從未有人開發出如此豐富的三分手段。
而得益於滿協調和高彈速,他的二段式三分投籃飄逸得像是天外飛仙,一劍東來,好看得要命。所以盡管他的進球不算多,卻有好多專家和球迷認為,他三分能力完全超越了雷吉米勒和雷阿倫。其實從9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2005年前,聯盟的防守強度對三分射手極其不友好。
但是……
“SR的三分球不受防守影響,這是最可怕之處,也是聯盟突破型後衛未來的發展方向。”HC規則確實對接球投籃的三分射手不夠友好一一跑位時必然被隱蔽拖拽和撞擊,接球瞬間腰上多出一隻手,糾纏中極易受到肘擊……
漢密爾頓最近幾場比賽神一場鬼一場,根源就在於針對性對抗。
你能跑,那我就拽著你不讓跑。
你投籃準,那我就時時刻刻施加身體對抗,破壞你的投籃手感。
隻要奇才隊去打客場比賽,對方基本都這防守漢密爾頓,反正裁判哨子鬆,眶眶眶撞上兩節,到第三節開始,小漢的投籃穩定性必然下滑。
這還隻是中投,如果是三分射手,受到的影響更大。
所以,在當今年代,接球三分影響不了比賽大局,尤其是在季後賽。
但是,這和咱方哥有什關係?
在他持球進攻的時候,沒有防守球員敢於主動找對抗。
貼得太緊,一個半轉身就抹過去了。
這便是他的第二招:華麗突破。
方星河的常規突破腳步隻有極少數球員能跟上,而一旦他祭出幻影突襲,誰上來誰廢。
同理,他也防不住艾弗森的突破,防守球員就是如此被動。
區別是,艾弗森突破外線之後,麵對的是內線一群肌肉棒子。
而方星河一旦突破,內線往往隻有兩個中鋒。
他力主交易羅賓遜的含金量,隨著奇才隊的每一場勝利而飆升,甚至有媒體戲言:“今年的最佳經理也應該給到SR!”
羅賓遜每天都加練兩側45度角的三分,如今,這兩個點的命中率已經來到了38.5%,樂得這貨天天rap。隻要比賽當天,羅賓遜的三分手感不算太爛,那妥了,對方中鋒隻能縮在禁區看著方哥瑟瑟發抖。現今聯盟,牛嗶的護框型中鋒不在少數,可他們麵對方星河,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高彈速加上滿級柔韌,這種變態程度,沒有親自感受過的人永遠理解不了。
別的突破型球星都是雙開門身材,你方哥是雙折疊身材。
高彈速+低體重+強滯空=中鋒必須提前起跳或者高舉雙手完全不起跳。
而不管你跳不跳,隻要應對策略固定下來,接下來就是方哥的擰麻花時間。
當一個攻筐球員可以在半空中向任何一個方向傾斜45度,並且隨時扭轉上半身,並且最終穩穩落地,那就別想著能夠防住他了。
祈禱吧,祈禱他的上籃手感不夠好,這一球扔不進。
所以,麵對方星河的上籃,唯一可行的主動策略就是及時給對抗。
唯一可行的被動策略,就是高舉雙手提前卡位。
鄧肯就是這幹的。
效果不賴,把方星河的上籃命中率限製到了60%,並且沒有賠上太多犯規。
那場比賽羅賓遜的手感好似摸了屎,三分球9中2,後來被尷尬放空。
於是馬刺成功逼出了方星河的第三板斧。
分球。
劃重點:奇才隊打的不是你粘那種擋拆後突破分球的持球大核體係。
方哥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任意局麵下精準傳球。
在奇才隊的戰術,所有策應功能的第一出球點都是方星河,由他進行二次分配一一除非方星河故意將精英防守人帶走,策應人才會以發動總攻作為目標。
所以他的球權占有率不如艾弗森高,但助攻卻達到了場均10個。
突投傳三項頂尖技能的結合,使得他成為聯盟中最惡心的球員,沒有之一。
丹子不難防,當他在低位持球,每個人都知道他要幹什一一20%概率分球,80%概率背身單打,反正防不住,隻要祈禱他投不進就可以了。
但方星河不一樣。
當他持球的時候,不但對位防守人心驚膽戰,所有防守人都得提高警惕。
一人持球五人看,絲毫不誇張。
奇才隊員反倒不怎看,專注自己的工作,隻要跑出空位,球肯定能傳過來。
當方星河的三套個人打法與全隊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奇才隊開始穩定上分。
打弱旅,幾乎沒輸過。
打強隊,看喬丹當夜狀態。
反正方星河穩穩的25分+10助攻,讓每個人都充分參與進攻,每場開開心心偷幾個搶斷和蓋帽,輸贏無所謂。
最開始媒體還試圖預判方星河的新秀牆什時候會出現,後來,牆倒屋塌。
防突破哥就浪投三分,防三分哥就衝進去幹中鋒,打到中鋒兩犯之後自然而然開始包夾,接下來就是輕鬆出球之後的四打三時間。
實在狀態差,還有丹子的低位狂掄和方哥的野馬防反,跟誰都能打個差不多。
一直到1月中旬,方星河的表現始終那穩定,甚至都沒有哪支球隊能夠逼出他的第四套打法。評價一天比一天高,聲望一日比一日隆。
“方星河的空間打法才是NBA的未來!”
ESPN不演了,攤牌了一一我就是最大的方吹,誰都別爭!
“SR永遠隻在三分線外和禁區發動進攻,中間廣袤的區域完全讓給了漢密爾頓和喬丹,他在這個區域幾乎隻進行中轉、策應、牽製。
漢密爾頓因此擁有了極度廣闊的跑位空間,邁扣也因此擁有了極度廣闊的單打空間。
瞧瞧他們的得分和效率吧!
三年級的漢密爾頓場均得分26!
38歲的喬丹,命中率攀升到53.5%!!
SR將自身的可怕威懾力極化到最外圍和最中心,讓兩位中投精準的隊友得到了最舒服的施展空間。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讚美他的天縱之才,才能完全抒發我的震撼與敬佩,但我已是SR的虔誠信徒!這是曆史上最偉大的控衛模板!
艾弗森,現在你知道你距離冠軍還欠缺些什嗎?同樣配置的隊友,以及一個能夠完全理解這套打法的聰明主教練!”
風暴莫名其妙的刮到76人。
大概率是因為艾弗森也具備這套打法的核心素質,恰好,去年的總決賽,艾弗森拚贏了巔峰湖人一場,卻與總冠軍失之交臂,讓太多球迷感到遺憾。
ESPN以76人為案例,詳細分析了複製方氏空間戰術的可能性。
第一步,艾弗森練出精準三分。
第二步,交易來一個霍、羅賓遜這樣的能防守的空間型大前鋒。
第三步,找來一個中投精準的分衛。
第四步,一個能切入能投射的小前鋒。
第五步,抄戰術作業。
這幫閑得蛋疼的專家們一頓推演,最終發現,如果在去年總決賽的時候,76人以這種建隊思路去跟湖人拚7場,奪冠的概率極大。
艾弗森原本就擅長衝內線造殺傷,去年給奧尼爾造成了極大麻煩,很多時候都依靠大前鋒保護。假如有隊友能夠幫他拉開空間,讓內線不那擁擠,效果必然立竿見影。
如果聯盟隻有一個方星河,那這叫做孤立不證。
再加上一個艾弗森,空間理論徹底成型。
這不是後世所謂的魔球,這是專屬於這個時代的立體化打法。
“最好的現代控衛應該兼具持球三分和內線強殺傷能力,兩者結合,便可以極化球場空間,傳球能力差不離就可以為隊友製造出最理想的進攻環境,從而實現全隊攻擊力最大化。”
西部,普林斯頓正在國王華麗綻放。
0K組合的三角進攻天下第一。
東部,方氏空間理論異軍突起,忽然大熱。
76人慘遭淩辱,球迷倒戈,萬人批評。
“四人防守、艾弗森一人攻堅”的便秘式打法,終於迎來了清算。
拉不浪被動應戰,氣急敗壞:“狗屁的空間打法!防守贏得總冠軍!球員們必須以正確的方式打球!SR?他連東部都未必過得去,你們吹什牛嗶?!”
他和傑夫範甘迪迅速成為方星河最堅定的反對者,天天battle。
由於方氏空間打法還沒有證明可以奪冠,所以正反雙方的PK僵持不下,誰都不能獲得絕對優勢。三分球在季後賽的穩定性存疑,當防守強度拉到最高,方星河是否還能夠打出現在的表現?沒有實例做證明,理論再怎精湛自治,都難以征服那些保守老人。
1月中,奇才輕取76人。
賽後采訪,方星河被問到這方麵的問題。
“我不在乎。”
逼王輕飄飄聳肩。
“所謂的方氏空間戰術,核心是我,我不在乎別人想不想複製,能不能複製。我隻是來到這,摘走勝利,僅此而已。”
拉不浪臉色鐵青。
他揮舞著拳頭再次強調:“那不是正確的方式!不信走著瞧!”
那,到底什是正確的方式?
方星河又是否能夠坐穩NBA有史以來第一位球員身份的戰術大師寶座?
媒體提出一係列話題,球迷被釣成了翹嘴。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奇才隊的賽程、東部排名、與強隊的勝負關係,希望能夠全程參與奇才隊的衝冠曆程。
方星河在NBA,在籃球領域,在全美全世界,越來越熱、聲勢日隆。
可就在全明星之前,1月下旬的某一日,他忽然消失在出場名單中。
奇才隊發布公告:“因為個人事業衝突,SR已征求隊內同意,請下長假,回國處理相關事務,歸隊日期未定,但不會影響球隊衝刺計劃,請球迷朋友們安心。”
一石激起千重浪,球迷們炸了鍋:我安心你麻痹!
媒體也瘋了。
這是現代NBA幾十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一支號稱要衝冠的球隊,戰術核心突然跑了?!不是,他到底幹嘛去了?!
各路人馬開始瘋狂打探消息。
這事並不難打聽,可是當他們得知實情之後,一個個嘴歪眼斜,愈發震驚。
我勒個去!
球隊擱這兒衝冠呢,你跑回去拍電影了?
第二次全球頭版,來得如此突然,又如此自然。
你方哥,再次成為世界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