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泊見狀,精神抖擻,戟指怒叱:“名器君授,焉能輕棄、脅迫君上?越國公,你目無君上、心懷蔑視,到底意欲何為?!真以為立下幾樁從龍之功,便可為所欲為、恣無忌憚了嗎?!”
心快要樂開花,如若房俊當真請辭棄官,那可真真是天大的好事!
自陛下將尚書左右仆射摒棄於政事堂之外,又將政事堂設置於中書省內,中書令便已然成為諸多宰輔之首,事實上毫無爭議的宰相!
然而代表了帝國最高行政機構的政事堂內,卻長期遭受房俊壓製,一眾宰輔各懷私心,更多傾向於房俊,導致他這個宰輔之首空有其名、卻無其實,朝野上下談論起來,非但無人羨慕他這個宰相、敬畏他的地位,反而諸多調侃譏諷。
是可忍,孰不可忍!!
現在既然房俊主動請辭,不管對方是欲擒故縱亦或以退為進,他必須趁此良機將房俊的“罪名”坐實,令房俊自食惡果……
所以怒叱一番不待房俊說話,便轉向李承乾,義正辭嚴道:“陛下明鑒,越國公自持功高、蔑視君上,罪無可恕!該當削其爵位、黜其官職,以正朝綱!不然,往後若人人效仿,則陛下天威受損,國將不國!”中書令發聲,自有一群官員亦步亦趨、旋踵而至,紛紛出列,控訴房俊之嬌奢跋扈、目無君上,甚至有人將房俊平素的作風問題挑出來,一一予以抨擊。
朝堂之上吵嚷一團,瞬間房俊便成為一個“十惡不赦”“惡貫滿盈”的奸佞之輩。
然而劉泊率領一眾文官對房俊口誅筆伐、竭力攻訐之時,本應全力輸出的禦史台卻鴉雀無聲、靜默一旁堪稱詭異。
劉祥道麵對房俊力保東宮、不惜辭官歸隱之狀況,一時間有些懵,心底拿不定主意自己是否還需堅持此前策略,也站在房俊一旁反對陛下?
之所以製定反對陛下的策略,一則是因他覺得這屬於禦史大夫之職責,越級晉位妃嬪本就違反法度,不可因陛下之故而損毀自己的原則;再則,可以由此塑造“強項令”之形象,一舉扭轉此前“帝王鷹犬”之罵名,狠狠收割一波“公正廉明”之威望,堪稱一舉兩得。
可現在房俊跳出來,眾目睽睽之下以強硬無比的姿態盡顯“東宮忠臣”之立場,卻是將他原本謀算之中的好處一並卷走……
這個時候反對陛下、與房俊同一陣營,好處被房俊卷走,他還能剩下多少?是否值得?
可若是支持陛下,自己這個“帝王鷹犬”的名頭幾時才能摘下?
禦史台的權力可不僅僅來自於皇帝,如若無整個士林清流的支持,說的話還有誰聽?
孫處約在他身後捅了捅他的腰眼,小聲道:“亞台,咱們怎辦?”
劉祥道猶豫不決,見到崔敦禮、劉仁軌以及程務挺等人相互目光交流,似乎即將出列,甚至就連馬周、戴胄、裴熙載等人也蠢蠢欲動,終於下定決心。
趕緊上前一步,出列大聲道:“規則所在,豈能因強權而僭越?況且東宮儲君聰慧純孝,萬萬不可因後宮妃嬪之晉位而受到威脅,陛下乃天下之主,儲君亦然,吾等身為人臣自當愛戴陛下、擁戴儲君!”禦史台其他禦史紛紛跟上,與劉泊等人指斥喝罵,吵成一團。
李承乾麵色鐵青,忿忿瞪著房俊。
他自然不會讓房俊辭官、淡出中樞,雖然這棒槌幾次三番與他唱反調,氣得他五髒俱疼、六腑串氣,可他不傻,知道這朝堂之上到底是誰真心實意的支持他,而他之所以能夠登上皇座、在這太極殿揮斥方遒又是賴誰之功。
隻好看向李孝恭。
李孝恭一直沒開口說話,待房俊站出來態度強硬予以質問,他便一觀察李承乾的神色,此刻正好與李承乾看過來的目光相觸,馬上站起身。
“諸位,妃嬪晉位乃陛下家事,陛下自可一言而決,卻是未能料到影響居然如此深遠。以我之見,此事不妨暫時擱置,容後詳細討論、商議,拿出一個各方認可、確鑿可行之方案,再頒布詔書、明示天下。諸位,不知意下如何?”
房俊即刻附和:“郡王之言,老成持重,正該如此!”
看似拖延時間、暫緩矛盾,但看得出來宗室也不讚同陛下的做法,此刻以轉圜事態之借口將此事壓下,可事後各方該反對的依然會反對,此事隻能不了了之。
他一開口,馬周、崔敦禮等人一起跟上。
對於那些並未攸關切身利益的官員,能夠以如此平和的方式收場自是最好不過,亦是紛紛附和。劉泊堅持支持陛下,此刻陛下不開聲明顯已經退縮,心底暗歎一聲,不複多言。
最終,隻剩下態度強硬表示反對的禦史台。
所有目光都匯聚過來,陛下於禦座之上俯視,劉泊在一旁虎視眈眈,房俊目光玩味,李孝恭眼神深邃……
劉祥道這一刻尷尬極了。
原本正是借助此事揚名立萬的好時機,事先已經縝密推演、詳盡謀算,確保萬無一失,可誰料最不應該站出來反對的房俊卻站了出來?
以房俊與陛下這段時間以來所表現出來的齷蹉、分歧,君臣之間已經出現了巨大罅隙,房俊難道不懂得適可而止,不要徹底激怒陛下嗎?
然而無論事先如何謀劃,現在的局麵都讓他很難掌控。
跟著房俊一起反對陛下絕對不行,因為李孝恭的出現已經穩住局勢,此事擱置便等於挽回了陛下顏麵,他這個禦史大夫再繼續反對,很容易導致穩住的局勢再度崩潰,將陛下陷入不得不二選一的境地:要罷免房俊、晉升沈婕妤,要當眾承諾沈婕妤止於昭儀之位。
顯然,兩個選擇都不行。
讚同陛下,亦或附和李孝恭,則予人毫無主見、隨波逐流之感,這對於一個禦史大夫來說極其致命。加上之前“叩闕”事件當中的表現,幾乎可以宣告禦史大夫生涯的提前終結……
可當他對上陛下的目光,終於還是不得不妥協。
“河間郡王之建議甚好,既然晉位昭儀之事幹涉重大、影響深遠,自當謹慎為之、多方權衡之後,再做決斷。”
沒辦法,雖然他最忿恨世人稱呼他“帝王鷹犬”,但無可辯駁的事實是一一他的確是“帝王鷹犬”。不僅僅在於他是陛下一手簡拔、委以重任,更在於禦史台的權力本就來自於帝王,若無帝王之信任、倚重,單純憑借士林清流的輿論支持,是無論如何都做不成任何事的。
甘露殿內,皇後蘇氏坐立難安,時不時抬起修長白皙的粉頸看向正南方太極殿的方向,芳心憂慮。今日朝會,據聞群臣將會就沈婕妤晉位昭儀一事展開討論,陛下自然是態度強硬,卻不知那些素來自詡公正的大臣們,會否在陛下的強硬之下低頭?
而被她寄予厚望的房俊,甚至不惜以委身相就予以暗示,又會否為了太子的地位穩固堅持立場?她並不在意宮多一個昭儀亦或妃子,之所以在意皇後之位也僅隻是為了匡扶太子,否則,自可遁入深宮青燈佛經清閑自在,何以與那些搔首弄姿的女子爭寵?
與陛下之間的夫妻敦倫已經許久未有,她在這方麵的需求也不甚強烈,早都看淡了…
宮人不斷將消息傳遞回來。
當聽聞陛下態度強硬、中書令鼎立支持,皇後蘇氏愈發心煩意亂。
就連身旁的太子李象也麵色憂愁,擔憂道:“父皇如此堅決,此事怕是要定下了。”
一般來說,似這等朝會,陛下都會他帶在身邊上朝,坐在一旁觀摩學習為君之道,可今日卻尋了個理由將他摒除於太極殿外,這讓尚未通理朝政的李象也感到深深的危機。
同時更感到一股濃濃的挫敗感:一個尚未出生的皇子便能撼動他的地位,那他在父皇眼中又算是什呢?
皇後蘇氏將李象摟在懷,柔聲安撫道:“太子放心,大臣們一定能攔住陛下的。你是大唐太子,金典冊封、大義所在,大臣們一定會支持你。”
李象抬起頭,看著母後線條優美、尖俏膩滑的下頜:“萬一攔不住呢?是不是我就要被廢黜了?”“不會!”
皇後蘇氏聲音堅定:“縱然旁人攔不住,還有太尉呢,他一定能!”
李象頓時精神振奮,小手握拳:“母後說得對,還有太尉在呢!他是我的師傅啊,一定會像當年力保父皇那樣,保住我的!”
皇後蘇氏綻放一個笑容,伸出白皙的手掌輕撫太子頭頂,聲音輕柔:“太子說得對,他一定能保住你的!”
她一腔心血皆在太子身上,太子不僅寄托了她的母愛,更是她一生之指望所在,無論是誰,隻要能夠保住太子,她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母子兩人,一個內室由外至內快步而來。
母子兩個瞬時看過去,知道來了最新的消息,不約而同的抿起嘴唇。
心中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