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吳浩的解釋,現場眾人再次陷入了短暫的沉思。那位提出問題的專家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率先說道:“吳總,經你這一詳細解釋,確實如此。
之前隻看到了兩者在信號處理方麵的表麵相似,卻忽略了這多深層次的差異。
智能電子戰係統麵臨的電磁環境之複雜,信號處理與幹擾策略製定的難度,遠非智能聲係統可比,您的講解讓我對這套係統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識。”
一位一直專注於電子戰領域研究的資深學者推了推眼鏡,目光中滿是讚許道:“吳總的介紹十分到位。從頻段跨度、信號複雜程度,再到幹擾手段的多樣性和戰略價值,智能電子戰係統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技術含量和獨特性。
這不僅僅是一套簡單的技術裝備,更是未來海戰中決定勝負天平傾斜方向的關鍵因素。
其研發過程中必定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題,凝聚了團隊大量的心血,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跟隨一起參觀的海軍軍官們也紛紛表達著自己的看法。
一位負責艦艇作戰指揮的艦長感慨道:“以前隻知道智能電子戰係統厲害,但聽了吳總講解它與智能聲係統的區別後,才真正明白它的強大之處。
有了這樣一套複雜且先進的係統,我們在海戰中的底氣更足了。
它就像是一把全方位的電磁保護傘,能為我們的艦艇編隊在複雜電磁環境下提供可靠的防護與作戰支持,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作戰能力和戰場生存概率。”
負責後勤保障的軍官也在一旁補充道:“這也對我們的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此複雜精密的係統,後續的維護、升級以及技術保障都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專業力量。
但同時,這也是我們提升保障能力的契機,隻有保障好這套係統的穩定運行,才能真正發揮出它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
在一片討論聲中,周老麵帶微笑,緩緩說道:“小吳的講解清晰明了,讓大家對智能電子戰係統有了更透徹的理解。
這套係統的誕生,是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也代表了我國在電子戰領域的重大突破。
它將為我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在未來的海戰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我們大家以此為契機,繼續深入研究,不斷完善和提升相關技術,為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聽到周老的話,現場眾多專家紛紛應聲稱好,一個個臉上露出興奮神色,就差摩拳擦掌了。這套智能電子戰係統既然可以裝備到艦艇上麵,那它就可以裝到其它設備上麵,比如飛機,比如車輛,甚至再比如衛星上麵。
一想到這些,這些相關領域的專家們就不由的興奮起來。
果然,就有專家忍不住衝著吳浩開口問道:“吳總,這套智能電子戰係統是否可以運用到其它軍兵種和設備上麵,比如飛機,車輛,甚至衛星上麵呢。”
聽到這位專家的詢問,現場眾人不管是專家們,還是這些軍方領導們,亦或者是其它隨行的軍官們都不由的看向吳浩,等待他的回答。
麵對眾人的目光,吳浩目光從容,微微一笑,環視一圈眾人後,這才開口說道:“從技術可行性來講,這套智能電子戰係統具備拓展應用到多種軍兵種和設備平台的潛力。
飛機作為空中作戰的關鍵力量,麵臨著複雜多變的電磁環境,與艦艇麵臨的情況既有相似之處,又有獨特性。
我們在研發這套係統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通用性和可擴展性。
通過對係統硬件進行模塊化設計,以及軟件算法的優化,隻需針對飛機平台的特殊需求,如空間限製、高速飛行產生的電磁幹擾、動力供應特點等,進行針對性適配,理論上是能夠將這套智能電子戰係統集成到飛機上的。
如此一來,戰機在執行任務時,就能獲得強大的電磁對抗能力,幹擾敵方地麵雷達和防空係統,為自身及編隊創造更安全的作戰環境,提升作戰效能。
不過,受限於飛機的機身尺寸,載重,以及發電功率,所以電子戰設備的功率可能無法與艦船相提並論當然了,也因為飛機的機動性比較強大,切居高臨下,所以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方麵的缺點。其次,空中平台不同,電子戰設備自然也不盡相同,就比如掛載戰機機腹下麵的電子戰吊艙,與專門用於電子戰的戰機或者是大型電子戰飛機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聽到吳浩的話,現場眾多專家也都紛紛點頭。確實,飛機平台與艦船平台在這方麵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隻能說各有優劣吧。
吳浩呢,在掃視一圈現場眾人話後,這才繼續講道:“對於車輛而言,無論是陸軍的作戰車輛,還是特種作戰車輛,在陸戰中同樣需要應對敵方的電子戰威脅。
我們的智能電子戰係統可以根據車輛的尺寸、電力供應和作戰任務需求,對部分功能模塊進行精簡或強化。
例如,重點增強對敵方地麵通信、雷達製導武器信號的監測與幹擾能力,為地麵部隊提供有效的電磁防護和進攻手段,幫助其突破敵方電子防線,順利推進作戰行動。”
講到這,吳浩緩和語氣說道:“當然了,陸戰裝備也是一樣的,也會受限於平台所以在性能上麵有所取舍,具體還是要看實際情況和需求而定。”
說完,吳浩調轉語氣,然後繼續講道:“而衛星所處的太空環境,雖然電磁環境相對純淨,但麵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比如敵方的反衛星電子攻擊。
我們的智能電子戰係統若要應用於衛星,需要在抗輻射、低功耗、高可靠性等方麵進行深度優化。通過采用特殊的抗輻射材料和電路設計,確保係統在太空輻射環境下穩定運行。
同時,優化算法,使其能夠在有限的能源供應下,高效地監測和應對敵方針對衛星的電磁幹擾與攻擊,保障衛星通信、偵察等關鍵功能的正常運行,維護我國太空資產的安全。”
說到這,吳浩轉換語氣說道:“當然,這些應用拓展目前部分已經在進行技術驗證,有些還處於理論研究與規劃階段,但我們團隊有信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這套智能電子戰係統能在更多平台上發揮關鍵作用,為我國國防力量的提升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