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廟到了。
此處是天子祭祀天地祖先的存在,因而建造的格外輝煌。
層層夯土鑄造出堅實穩固的地基,四方銅柱與高大木梁相互支應,撐起了這高且對稱的穹頂。廊下帳幔佩玉隨風輕拂,無處不大氣,又無處不典雅。
四四方方的格局宛如一座標準的體育場,又像一座大型的【回】字形宮殿。
四方建築略高,中心處是四方形平台,樂舞儀典都在此處。
四麵八方則各有數層夯土台基,下方若有祭祀樂舞,天子與諸位大臣便在台基上方靜坐觀賞。秦時跟隨姬衡一同踏入極廟。
入目可見,皆是躬身拱手垂拜的大臣、侍從與奴仆。
宗正與奉常也迅速前來迎候。
而後又有專人引領大王與王後前去調整衣冠,使其務必莊重。
太史令袁忻揪著自己白花花的胡須,正在一側盯著刻漏,靜候天時。
少府卿同樣忙忙碌碌,看到大王到來,趕緊於殿外備好了即將祭祀的貢品。
太牢犧牲早已供奉妥當,如今要備的,則是待會兒祭祀三獻禮中所需要用到的物品。
哪怕沒人強調,秦時也能從其中感知到這項儀式的隆重。
這樣慎重的一項儀式,令她也不由自主脊背挺直,神色嚴肅。
再看姬衡,他雖仍舊一副冷峻模樣,可宗正奉常一一對接項目時,卻仍是陪著秦時安靜傾聽。有這樣的態度,秦時已然是格外滿意了。
與此同時,姬衡也鬆了口氣:王後雖滿心依戀,不願遠離。但此等重要時刻,她卻也知曉分寸,並不一味癡纏,顯然很能支撐場麵。
因此也放心不少。
下一刻,就聽太史令在旁邊高聲呼道:
“時辰已至,行一一祭祀大典!”
宗正與奉常在前方引路,秦時與姬衡自極廟前殿,一路走向正中央的四方形地帶。
那,鼓瑟笙簫等樂器手分散在四周,中心處卻是八行八列,共64人。
而後人人手持雉雞長長的尾羽,已然跟隨著龐大的樂曲動作起來。
秦時一邊走動,一邊看著他們。
如今,唯有天子才能用上這八行八列八俗舞的規格。
諸侯用六,卿大夫四,規格禮儀是絕不容許錯亂的。
昔日魯國大夫季氏賞八侑舞,孔子憤而道:
“八俗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因而這項祭祀樂舞,也格外宏大且有意義。
秦時難以抑製的心髒砰砰跳,雖腳步不停,眼神卻格外專注。
如今,八俗舞的舞者穿著淺黃色與褐色的曲裾深衣,取【秋祭】豐收之意,頭上戴著黑色的發冠,簪有金燦燦的銅色。
男女交錯,各占半數,穿著嚴謹,動作整齊。
雖並未有類似楚夫人那樣能展露窈窕姿態的舞姿,可卻另有一股優美與力量感。
伴隨著一旁的歌聲,八俗舞也變得莫名神聖、恢弘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下陷的回字形祭祀場所自帶回聲。
歌唱樂曲的人分別安置在東南西北四處。
當這恢弘且深遠的歌聲一遍遍傳來時,莫名的,人的精神都仿佛隨之沉澱、又振奮,而後又增添出更多的厚重之感。
秦時隻覺得自己挺直的脊背處,仿佛有微電流一次次穿過,這使得她的心髒急速跳動,也使得她的精神,又像抽離,又像亢奮。
身側高大的身影依舊緩步向前,堅定無往。
他是這大秦獨一無二的王。
而今日攜王後祭告天地,她也將是大秦當之無愧的王後。
此刻。
當二人的腳步齊齊踏上高階,身後的樂舞之聲都仿佛留在了另一個空間。
而宗正與奉常則引導著二人前去極廟正中。
太史令在一旁高聲呼喝:
“初獻禮”
周巨與赤女一左一右敬奉酒杯,秦時與姬衡拿起,站在三牲麵前,恭敬祭拜。
“亞南獻”
秦王與王後一同上香。
“終獻”
姬衡拿起麵前卷軸,此刻朗聲誦道:
“乾坤合德,二儀資始。日月儷華,兩曜考祥……受命於天,厚載生靈,永光正朔……臨馭萬方,秦室宮闕,虛位以待。”
“爾秦氏,天地有召,仁善慧德……而今敬告天地,遙祭先祖,冊為王後。”
他聲音低沉,卻格外有力。
這便是姬衡。
盡管心中有諸般在意,但一旦做下決定,他之決定,便百折而不悔。
秦時知道,以如今王後的地位,冊立王後,就是在分享他的權柄,帶給他另外的危機。
但,姬衡仍是冊了。
此刻,這泱泱大秦的主人站在宗廟中念頌著冊立王後的祭文,身擔家國,也沒有令她委屈。該給的,能給的,他全部都大方給了。
秦時看著他。
她的身前是天地與秦國先祖,身後是恢宏的八俗舞曲。
而她身側,則是未來自己要永遠支持輔佐的君主,她的丈夫,她的利益共同體。
她目光如水,長久專注而溫柔。
極廟祭祀便在這等恢弘的舞曲中,逐漸走完所有流程。
而伴隨著舞樂之人的退下,之前四方的祭台,又列入一行行的軍士。
他們身著甲胄,手持長戈,麵容黝黑,眼神卻凜冽無比。
一行行,一列列,密密麻麻,肩肘相接。
這偌大的祭台,此刻當真勉強將他們容下了。
這些是當初曾陪著秦軍一同征戰天下的精銳之師,而如今,他們則是王後親衛。
奉常解釋道:“此乃我秦國王後之親衛,按律當有一部,足二千人。”
“但如今我秦國一統天下,王後胸懷壯誌,虔心輔佐王事,因而大王特賜五部親衛,足萬名壯年軍士。“一應調遣,都聽王後令。”
宗正在一旁高舉玉印:
“請王後掌兵!”
秦時看向姬衡,這英武萬分、如蟄居猛獸一般的君主站在那,高大的身影如山嶽一般。
他眉目冷肅,不見歡喜。
但說出的命令,卻代表了千萬分的信重。
“卿為我大秦王後,當有此賀。”
秦時深深呼吸,而後伸出雙手,鄭重捧起那方冰冷沉重的白玉螭虎軍印。
台下,則是萬人山呼:
“拜見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