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北川文娛株式會社總部大樓,《北川文庫》編輯部辦公區,某辦公室。
“北川!快過來看看這份報紙,還有雅虎日本論壇上的這些帖子!”
筆名為“齋藤玲玲子”的齋藤玲奈今天一大早就從河出書房翹了班,偷偷跑來《北川文庫》編輯部,想看看自己的各項數據。
在河出書房,她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編輯部本部長,年薪超2000萬,平時走路都自帶音響,虎虎生風。
但在這,齋藤玲奈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學生時代,幼稚可愛得像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
她手拿著一堆今天新鮮出爐的報紙,電腦上則開著雅虎日本論壇,以及《北川文庫》編輯部的後台數據。
內部後台數據顯示昨天剛開的《北川文庫》線上網頁版,已經有超3000萬人次的有效訪問量。
這次跟著《北川文庫》線上網頁版一起麵世的還有十幾篇輕性質的各類,全是北川秀靠“個人魅力”從其他四家文庫挖來的實力家所寫。
如此龐大的流量讓這些作品獲益匪淺,最差的那部輕也得到了超1000萬次的有效點擊——
換成實體書模式,相當於這本書有1000萬次的有效讀者購買意向。
單論流量,這已經是出版界“上流作家”級別的文學家才能享受到的宣發待遇了。
由於《北川文庫》背靠北川文娛和北川秀,外加還有北川科技這個“外掛佬”傍身。
昨天慕名而來的大量網民中也孵化了不少願意嚐試線上看書的付費讀者。
所有見刊作品最火的《環界1:鈴》一共發布了12章,其中前兩章是免費章節,後麵十章則是付費章節。
章節平均字數約8000-10000字,定價基本為25/章。
這也是北川秀根據後世隔壁席卷全球,徹底擊垮實體書市場的網文市場所學來的付費運營模式。
不按本,也不按字數收費,完全以單章訂閱來收費。
仔細一品後,《北川文庫》的財務部、運營部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們隻覺得想出這種付費模式的北川老師真是一個頂級商業運營天才!
這一來,隻要字數夠長,那公司和作者的實際收益會遠超那些靠實體書銷量或者單靠創作稿費而活的同行。
最可怕的是,乍一看,付費讀者們會覺得這種付費模式對他們特別友好——
買不買,買多少,買誰,都由他們自己說了算,隻要他們不想繼續購買了,那誰也阻止不了他們。
這就很好的解決了他們買了一本雜誌,但隻有其中一本想看的窘境。
而實際上,隻要慢慢接受了這種付費模式,那些付費讀者們漸漸會發現,他們在一部上的投入遠比以前要高,他們在文學作品娛樂這一塊的支出上也要比以往多得多。
這是溫水煮青蛙啊!
當然,大多數人,譬如現在正興高采烈說著這些的齋藤玲奈完全沒意識到這些東西會是未來對市場的一次恐怖衝擊。
她手的報紙是專門評論輕的業內權威報紙《這本輕真了不起!》,這份報紙創立之初是為了蹭“四大天王”的《這本輕真利害!》的流量。
沒想到辦著辦著,靠讀者們的口口相傳,外加這堆輕評論家比傳統文學評論家更接地氣,一下子就火了。
現在《這本輕真了不起!》每天的發行量超500萬份,儼然和二流報社相差無幾了。
這也是北川秀經常用來側麵佐證他的“電子理論”、“輕即將崛起”等言論的數據證據。
“怎了?《這本輕真了不起!》那邊,我們是打過招呼的,應該不會出現什噴我們的言論吧?”
北川秀此時正在幫忙分析《鬼來電1》對《大眾》帶來的一係列影響,見齋藤玲奈讓他看《這本輕真了不起!》,便順手接了過來。
“不是什負麵言論,而是一個有意思的評論稿。
還有這些帖子,好像也對我們寫的恐怖非常感興趣呢。”
齋藤玲奈有仔細看過這些評論稿和帖子,因為確信它們不是《北川文庫》買來的流量,所以覺得很有趣。
這是她第一次寫得到大量反饋和評價,讓她有種“我終於也成了家”的幸福感。
以前當編輯,她看著手下作者們因為評論、數據、銷量等東西時而苦惱,時而開心,她能共情,但始終無法理解那種感受。
現在,她終於體會到了這份情緒,因此才表現得像個孩子般。
北川秀笑了笑,沒繼續說話,而是拿起那份《這本輕真了不起!》看了起來。
大概是他們打了招呼的緣故,報紙特意把頭版空了出來,用一整個篇幅介紹了這次新上線的《北川文庫》。
撰寫這份評論稿的也是輕評論界內赫赫有名的評論家宇野常寬,一起聯名的還有實體評論界內非常有名的女評論家前田愛。
看到前田愛的名字後,北川秀恍然,明白了為什齋藤玲奈會說它是個“有意思的評論稿”。
宇野常寬是當今日本十分活躍的青年批評家,主要研究禦宅亞文化,對漫畫、動畫、影視及文學有著廣泛的涉獵。
他也是最早一批開始係統化針對輕進行點評和講解的評論家。
輕最開始崛起時,業內普遍不看好,也看不起這個題材。
連帶著寫輕的作家,運營輕的公司和出版社,以及點評輕的評論家,甚至是幫忙畫插畫的畫師,都會因此在業內低人一頭,好像這份履曆十分拿不出手。
而宇野常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毅然投身於禦宅亞文化的研究之中。
他在《母性的敵托邦》中提出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類更喜歡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聽別人的故事的觀點——
這是輕能迅速崛起,而純文學等老牌文學題材越來越不受大眾待見的核心原因。
誠然,以銷量和商業性來說,輕對比純文學一定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像後世隔壁翻爛的短視頻、短劇對影視、網文、長視頻等“前輩”的衝擊意一樣。
但文學作品,除了商業性外,文學性和現實意義也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視文學作品為國民精神指引風向標的日本國,無論你寫的是高大上的純文學,還是相對庸俗的輕、推理文學,許多人都會就“你的是否能承擔得起這份責任”來評判你和你的作品。
宇野常寬的看法和言論犀利且直言不諱,但有些片麵,因此與主流文學評論家們很不對付。
不過正因為這些元素,他在禦宅亞文化圈非常有人氣,是現今輕評論界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
和他在這篇評論稿搭檔的前田愛則是文學界著名的評論家。
她生於神奈川縣,1977年東大文學部畢業,並於1985年在東大文學部讀完博士課程,當時的導師正是竹內治教授。
她是齋藤玲奈、夢子她們實打實的學姐。
前田愛現在在成蹊大學文學部和立教大學文學部任教,是比較傳統的學院派文學研究評論家,研究範圍是日本的近現代文學。
之前就有傳言,說前田愛近些年的研究方向在逐漸往“非主流”的大眾文學靠攏。
如今她竟然和一名“不入流”的輕評論家聯名出稿!
無論這篇稿子是她深度參與了,還是隻署了個名,對傳統文學評論界和輕文學評論界都有無比深遠的意義!
前田愛這種咖位的大學教授兼文學評論家可不是區區金錢能打動的人物。
北川秀之前就嚐試過讓《北川文庫》花錢買量。
然而早些年怒噴他不止的文學評論界意外的沒有接受。
以前他們為了錢可以怒噴北川秀,怒噴河出書房,甚至給的錢足夠多,還能像“一郎”那般顛倒是非黑白,純為利益而生。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文學界的“內鬥”基礎上。
輕是“外人”。
即便是這群噴子,在麵對“外敵入侵”時,也會勒緊褲腰帶,絕對不向“外人”妥協。
這大概也是日本所謂的“文人精神”的一部分吧。
因此北川秀能發動的文學評論家隻有森哲太郎那一批北川文娛自己養的“噴子”。
其實在這件事上,連一向無腦支持北川秀的森哲太郎都有點抗拒發聲——
他是靠文學點評吃飯的,而如果以現在的咖位站出來幫忙點評《北川文庫》,說不定在業內的聲望會一落千丈。
雖說如此,念及這是北川老師的請求,而且自己的一切都是靠北川老師來的,他還是毅然發表了數篇評論稿幫忙鼓吹北川秀三人的新書。
沒想到森哲太郎還不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前原愛和宇野常寬共同署名的這篇《論〈北川文庫〉旗下三大頂梁柱輕各自的優缺點與現實意義》,頓時勾起了北川秀的好奇心。
前原愛教授他有所耳聞,是那種實打實的守舊派文人。
北川秀剛出道時,她也是質疑聲最大的幾人之一。
後來北川秀過關斬將,一路挑戰起守舊派的七位“天下一品”,她也是憤而站出來指責的大佬之一。
但前原愛教授和那些泯頑不靈的守舊派文人有一點不同。
在穀崎一郎塌房後,她在成蹊大學的一堂文學公開課上公開點評了北川秀的《伊豆的舞女》,這也是她首次認真完後的點評。
那堂公開課上,前原愛不吝讚美之詞,表示《伊豆的舞女》確實是日本文學史上足以用來劃時代的作品。
北川秀頂替穀崎一郎成為“天下一品”實至名歸。
在那之後,凡是涉及到北川秀和他的,前原愛都能客觀公正的給予評價和看法,並沒一棍子打死。
這一類守舊派文人現在依然活躍在文學界,沒有被北川秀等新派文人“革了他們的命”,就是因為他們的本質還是文人,而非政客或者商人。
饒是如此,在輕還是純文學這一塊上,前原愛還是沒有讓步。
此前北川秀多次提及“電子”和“輕崛起”,她都公開表示否認和不看好。
這樣一位業內大咖突然轉了口風,背後可能還沒什人特意為之,確實讓北川秀驚愕不已。
“人類為什會進步,那就是因為人類可以忍受任何事情,唯獨無法忍受寂寞。”
“《環界1:鈴》有大眾的快感和驚悚的氛圍感,但隻把它當恐怖看的話,就太可惜了。
我認為它出色的科幻本質被所謂的恐怖風暴所掩蓋了。”
這份評論稿有80%的篇幅在說北川秀寫的《環界1:鈴》,而且稿子還特意提到,這一部分完全是前原愛獨立創作的。
眼光無比犀利的前原愛從12章內感受到了北川秀寫的“獨特科幻感”,甚至還挖出了隱含的主線——
可能存在的“鬼怪”,以及祂的能力的來源。
“我查閱了諸多資料,其中有幾部比較權威的文獻記載道,一千三百年前,日本有一位修行者名叫役小角。
他精通咒術、仙術,因為在朝廷上得罪了權貴,被流放到伊豆島的差木地。
他向當地人傳授了先進的漁業、農業知識,島上的人十分崇拜他,很多人都是他的信徒。
公元699年,海上飄來一具役小角石像,於是人們把石像供奉起來,世代祭祀。
在《續日本記》中,關於役小角有這樣的敘述:丁醜。役君小角流於伊豆島。初小角住於葛木山。以咒術稱。外從五位下韓國連廣足師焉。後害其能。詭以妖惑。故配遠處。世相傳雲。小角能役使鬼神。汲水採薪。若不用命。即以咒縛之。
另外有傳說,役小角流放伊豆大島期間,他每晚必定徒步於海上登富士山,據說在富士山山腳還建起了青龍寺”
役小角的故事很生僻,大部分不是研究民俗文化的人絕對不知道他。
但如果查過這個人物,很快就能發現,他所謂的“咒術”在近現代便是以賦予個人超能力和恐怖傳播媒介來體現。
事情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類文獻中,超能力的描述更像是“病毒”,恐怖傳播媒介則像是“病毒的擴散”。
看起來是玄幻故事,其實本質是科幻故事。
而對其抽絲剝繭的話,還能從科幻故事探尋到評論稿內第一句話所展現的文學性——
對人以及孤獨推進科學發展的探討。
“學院派不愧是學院派,這研究下去,我的底褲都要被她給扒出來了。”
北川秀驚歎了一聲,前原愛的評論確實非常接近《環界係列》的創作初衷和內部深意了。
這也是它被定義為“最被低估的科幻”的原因。
評論稿後續的20%則是宇野常寬對《咒怨》和《空之境界》的評價。
他的評論風格天馬行空,前原愛的評論風格寫實細膩,兩者結合在一起,看似不搭,卻給了讀者一種全新的體驗。
這也是齋藤玲奈覺得有意思的點之一。
不僅是他們在進步,文學界的各行各業也在被帶動著進步啊!
而這一切,都是身旁的男人所帶來的!
他說這三部定然會掀起一股日式恐怖的風潮,看來他的判斷又要被驗證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