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能驗證北川秀判斷的結果很快就來了。

      第二天報紙上便連篇都是有關《北川文庫》線上版大爆的相關新聞。

      此前不少業內人士或公開或私下質疑過北川秀創建新文學品牌,且該品牌還是和他文壇地位極不符合的輕文學品牌的行為。

      那多人看衰《北川文庫》的原因主要是他們認為輕題材再怎火爆,也不可能擠兌得了活了上百年的純文學市場。

      沒錯。

      《電擊文庫》等“四大天王”很火,實體雜誌的銷量也在節節攀升,甚至已經能和一線文學雜誌扳扳手腕了。

      但這類輕雜誌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

      那就是支持它們的大多是心智並未成熟的年輕人,甚至超過半數是沒有太多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

      這些人的消費能力低下,社會影響力幾乎為零,還容易搞出輿論風波。

      而為了滿足這些年輕人的癖好,日本輕在逐漸往獵奇、色情、三觀不正的方向靠攏。

      也是因為這個原故,如今大量輕進軍實體書市場,唯有之前爆火的《奇諾之旅》賣得很好。

      後來居上的那些,口碑不錯,在ACGN文化圈也有熱度,但一出實體就暴死。

      現在“四大天王”更傾向於出“口袋書”係列,用量取勝,完全不指望輕的實體書能和正兒八經的文學作品抗衡了。

      當然,也有“懂哥”站出來說是經濟日漸低迷,導致民眾的消費意願下降,昂貴的文庫本無人問津,廉價的“口袋書”大火特火。

      說這是經濟蕭條時期的“口紅效應”。

      總之眾說紛紜下,誰也改變不了輕質量參差不齊,多次進軍實體書市場失敗,且完全不被主流文學獎項所容等尷尬情況。

      北川文娛跟風搞《北川文庫》,勢必會在這種輿論環境下被認為是北川秀想搞一波錢。

      偏偏北川秀看似為了打破眾人的質疑,還親自下場寫了《環界1:鈴》,並幹脆讓更不被看好的線上版先麵世。

      好似這一切都在指向北川老師欲蓋彌彰,終於被大家掀出了本來麵貌。

      然而就在《北川文庫》正式上線的第三天,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全是有關它的數據,以及各種讚美之詞。

      《北川文庫》線上網站實行遊客訪問或者會員注冊訪問製度——會員注冊是免費的,但隻有會員才能在網站進行充值,付費觀看。

      截止至1999年3月12日中午12點,《北川文庫》線上網站已突破1.2億次遊客訪問量,其中會員訪問量為0.98億次,目前有效的會員注冊數量為1200餘萬人。

      根據日本郵政省去年發布的“1998年版通信白皮書”,截止1998年年底,日本15歲到69歲的因特網用戶數為2706萬人。

      即便《北川文庫》的會員注冊有些許水分,但基本可以肯定,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日本網民在兩三天內得知《北川文庫》開站後,便蜂擁前來注冊了。

      這和當初北川秀開設私人網站“北川の小書屋”時的情景一模一樣。

      換言之,即便北川老師真是像那些人說的那般,為了圈錢而搞出了“北川文庫”這一文學品牌。

      以他今時今日在日本國的影響力,就是會有近三分之一的讀者願意了解,甚至買單!

      這一巴掌糊在臉上,不痛不癢,但正好能有個紅手印,讓他們格外的尷尬。

      也許會有人反駁說注冊會員又不代表一定會付費,亂七八糟的收費模式和收益情況,完全沒有實體書“首刷日數據”來得直觀和量化。

      但這次,北川秀顯然是早就想好了這些人會怎反駁,會怎挑刺,在他們發聲之前,《北川文庫》的財務報表和各類內部數據就先行一步,比Oricon公司公布得還快,就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堵住了所有反對派的嘴巴。

      據《北川文庫》的財務報表顯示,1200餘萬的注冊會員中,有約400萬人在網站進行了充值並消費,人均消費數額還沒有統計出來,但一共就十幾篇見刊,它們的付費數據情況一目了然,很容易推算出這些讀者的消費意願、能力和消費情況。

      譬如以網站最火的《環界1:鈴》為例,目前一共連載了12章,前兩章是免費章節,後麵十章為付費章節,平均章節字數約1萬,單章價格約25。

      也就是說,一位會員看完《環界1:鈴》,要支出總計250的看書費用。

      目前《環界1:鈴》顯示的總收入約2.5億,相當於有100萬人全額付費了它!

      乍一看,很多人會覺得這好像和北川老師的身價地位不符。

      因為此前北川老師在任何雜誌上連載新書,一般那本雜誌的首刷日數據都要往三五百萬冊去了。

      且實體文學雜誌的定價偏高,總銷量肯定更高。

      但仔細一想。

      一本《文藝》,上百頁的厚度,總字數快超30萬字,起碼有十幾名當紅作家在上麵連載作品。

      除此以外,麵還有許多邊角料內容,以及精美的插圖和贈品。

      這多人買它,顯然不會全是因為北川老師一人。

      而且線上銷售一向不被大眾看好,很多人在支付環境不好,有被盜風險的情況下,都不樂意在線上購買。

      這從之前各大文學雜誌的線上預售情況就能看出。

      大家之所以一致看衰北川老師極力推崇的“電子”,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即便是北川秀,也很難吸引到海量讀者來線上支付,線上。

      可現在公布的平均約100萬人的全額付費數據,瞬間便讓看衰的人閉了嘴。

      當然,也會有人把這些東西全部歸功於北川秀一人。

      反正現在北川秀對於日本文學界,就是一個純純的bug。

      所有解釋不清的東西搭上北川秀,好像就能解釋了。

      奈何這一次,情況不一樣了。

      《環界1:鈴》能爆火,可以說是北川秀一個人的功勞。

      

      但《北川文庫》爆出的數據,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寫著,排名第二的《咒怨》總計更新了15章,同樣是10章付費,5章免費,每一章近1萬字。

      而《咒怨》的總收入約為2500萬,相當於平均有10萬人全額付費了它!

      排名第三的自然是蛇麗化名為少女A所寫的《空之境界1:俯瞰風景》。

      這部個人風格極為濃鬱的輕是一次性連載完的,總計20章,前5章免費,單章字數依舊是1萬字,《北川文庫》統計的總收入約2850萬,相當於平均有7.6萬人全額付費了它!

      確實,除了《環界1:鈴》外,排名二三的輕隻有它不到十分之一的付費人數,看起來恰好佐證了北川老師是頂流,是他一個人撐起了《北川文庫》的言論。

      但稍微對數據敏感一點的專業人士,或者是那些死死盯著《北川文庫》的同行,很快就從一係列的銷售數據看出了端倪。

      《北川文庫》排名墊底的那部,總收入也有約140萬。

      按照《北川文庫》披露的作者福利待遇和合同模板,因線上銷售模式不存在實體書印刷和宣發成本,故出版社願意和原作者進行總收入的五五分成!

      也就是說,即便是收入最差的那位作家,三天不到的時間,也能到手約70萬!

      當然,現在的高銷量一部分源於他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部分源於流量是在前麵先被吃了,後續的收益顯然不會這高。

      但不管怎計算,收入最低的那位作家,一個月估摸著也能拿到超300萬的稿費!

      很快,就有東大經濟金融部的一位教授寫了一篇文章解釋了這看似不科學的稿費收入,以及《北川文庫》在經濟學上可能會給整個文學市場帶來的巨大衝擊。

      “.我們以北川老師為例好了。北川老師的出道作是《且聽風吟》。

      眾所周知,《且聽風吟》拿了群像新人賞,當初的講談社是以一張稿紙6000的價格支付了北川老師總計稅前69萬的連載稿費。

      我特意調查了一番我國的文學市場。自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停滯不前,文學家們的稿費收入也到了瓶頸期,稿費單價穩定了有起碼十年時間。

      一般的出版社,給予作者的稿費單價為一張稿紙2000,頭部出版社則是一張稿紙5000。

      北川老師是新人賞得主,因此能拿到更高的一張稿紙6000的單價。

      但以上數據也表明,北川老師《且聽風吟》的稿費算是偏頭部作者的稿費——在頭部出版社的核心雜誌見刊,拿的還比平均值高。

      一本12萬字不到的,這樣的偏頭部實體文學家,也就拿稅前69萬的稿酬。

      那《北川文庫》的底層作者拿多少呢?

      預估最低為300萬!

      這絕對是大部分新人,或者說業內資深作家都無法想象的稿酬!

      說到這,肯定會有不少人反駁我。

      他們會說,實體書受益的家們,他們的主要收益是版稅,是各種改編,誰靠那一點點見刊後的連載稿費啊!

      問題是,難道《北川文庫》上的作品就不會被改編?那些作家就拿不到版稅?

      無論怎辯駁,單論稿費這一塊,確實是《北川文庫》的作家們更賺錢。

      而我要和大家說的,主要是為什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這位經濟金融部教授的文章,他著重指出了一點。

      以往的出版社模式中,普通家的稿費來源有兩塊。

      第一,見刊後的連載稿費。

      第二,出版後的版稅稿費。

      但實際上,大部分家連見刊連載的門檻都摸不到,連昔日五大出版社的新人獎獲得者,也有不少終其一生都沒能出版實體書——

      先北川秀一步拿到過群像新人賞的麻生真由美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連載稿費,計算方法就是這位教授所說的那樣,固定且較低(對一般作者而言)。

      隻有那些能出版實體書,甚至把影視改編版權賣出去的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自由。

      但《北川文庫》的新模式打破了這一點。

      大家都覺得線上版的連載和文學雜誌的見刊一樣。

      實際上,仔細分析研究後,可以發現《北川文庫》的線上見刊更像是出版實體書。

      隻是這個“線上出版”,讀者們收不到實體書,隻能在網上擁有。

      但相對的,其單章的定價很低,讀者的選擇權更高,付費方式也更加靈活。

      另外,沒有了實體書的相關桎梏,製作成本低了,相當於所有家都能把自己寫的東西在線上“出版”一下試試。

      靈活的銷售和付費模式。

      這就是《北川文庫》,或者說北川老師推崇的“電子”能顛覆實體書市場的核心所在!

      總之這位教授對《北川文庫》帶來的經濟變革一通亂誇,說這對讀者和作者都是福音,文學市場必將從原來的小部分人把控和收益,演變成更大眾,更市場化的模式。

      未來究竟會不會變成這樣,誰也不好說。

      但《北川文庫》線上版這次大獲成功,是誰也沒法否認的事實。

      齋藤玲奈靠著《咒怨》連載的15章,不過15萬字,一下子就拿到了1200多萬的稅前稿費,都超過她年薪的一半了!

      嚐到了甜頭後,她的寫作動力空前高漲,但同時對未來出版界的情況也愈發感到迷茫和恐懼了。

      當天下午,再次從河出書房翹了班的她和蛇麗一起來了《北川文庫》編輯部,一進門就向北川秀吐槽起了她們的擔憂和不解。

      “那位教授說的大體沒錯,但他也刻意忽略了《北川文庫》創刊帶來的巨大流量,現在你們隻是吃到了紅利,未來進入的新人肯定享受不到這恐怖的稿費收益。

      你們寫的書本身就是爆款,這也有一定關係。”

      北川秀上輩子看了不少網文,對隔壁網絡文學那一套了如指掌,笑著安慰道,

      “當然,好戲才正要開場呢。”(本章完)
章節報錯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