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時後。
重新回到大越野車上的幾人一改此前嘻嘻哈哈的狀態,一個個神色凝重,表情嚴肅,車箱內的氛圍極為沉重。
之前葉夫蓋尼想阻止北川秀下車去看看,是因為他對下諾夫哥羅德貧民窟存在刻板印象。
自小養尊處優,出身於莫斯科雙職工中產家庭的他不怎了解國內的貧民窟和窮困地區。
很多有關他們的信息,他也是間接從互聯網、書籍、電視報紙上看到。
而這類傳統媒體大多被政府掌控,在當前的沙俄國內環境下,肯定要大肆宣傳“大國精神”、“贏麻了”、“一片國泰民安”等主題,不然沒法說服國民,告訴他們自己即便解體了,依然是能和美國抗衡的龐然大物。
既然宣傳重心放在這一塊上,那有關貧民窟和弱勢群體的真實情況,自然不能讓普通國民們看到。
因此即便是相對更接近底層民眾的文學家和社會學家,也並不清楚沙俄境內底層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態。
葉夫蓋尼看到,聽到的全是有關貧民窟很亂,充斥著槍械、d品等違禁品,以及隔三岔五就有暴力案件的不實信息。
這種鬼地方,要不是北川秀非要他帶著來,葉夫蓋尼絕對不會來!
可實際上。
三小時前,幾人全副武裝的下了車,盡量挑人多,光線充足,視野開闊的地方走了一遭。
然後什違禁品,什暴力案件,什看到富人就一擁而上的可怖情形,他們全都沒看到。
入眼的隻有骨瘦如柴的兒童,衣不蔽體的老老少少,蓬頭垢麵的婦女,以及全村都找不出一個青壯年男人的窘境。
葉夫蓋尼等人根本不敢相信這是一個毗鄰莫斯科最繁華地帶的城中村!
北川秀也第一次體會到了什叫“燈下黑”。
論地塊,下諾夫哥羅德貧民窟是妥妥的“天子腳下”。
如果能再挨幾年,等到莫斯科城市大改造,這些城中村大量拆除,那這些麵黃肌瘦的貧民會瞬間變成萬人豔羨的百萬富翁。
可那些當權者們,真的會讓這些人活到那個時候嗎?
或者說到了那一天,拆遷所得的賠償款真的會落在他們手中嗎?
腐朽,墮落,不堪。
沙俄給北川秀的大廈將傾之感越來越濃烈了。
幾人逛了一圈又一圈,臆想之中的危險從未有過,倒是很多想象不到的悲慘景象,卻是一遍又一遍的刷新他們的認知。
三個小時的采風,陪同北川秀的葉夫蓋尼度日如年,忽然覺得自己即將開寫的新書一點都不香了——
他的新書依舊是秉持他的固有風格,一方麵寫的是“硬派戰爭文”,一方麵則把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加入其中,豐富其體驗。
總體來說,葉夫蓋尼的風格很像90年代和00年代時非常火的那種,以“美國夢”、“家國情懷”和“中產富裕人生”為核心的好萊塢大片。
譬如《珍珠港》,《虎!虎!虎!》。
這也是當下沙俄官方希望文壇靠近的敘事方向。
葉夫蓋尼自己也一度沉浸在這種“中產超級英雄”的“愛恨情仇”、“家國情懷”夢。
可跟著北川秀轉了一圈下諾夫哥羅德貧民窟後,他寫這類文的心思瞬間淡了。
“媽的!”開車中的葉夫蓋尼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明明是自己的國家,卻還不如一個剛來的外國人了解。
這感覺實在糟糕透頂。
“接下來的行程是”北川秀倒是沒被刺激得太狠。
他見過同樣淒慘的日本貧民窟,還看到過更為沉重的殘障兒童被侵害案,後世各國被割的韭菜們也很無助,這點程度遠不能讓經曆過信息大爆炸時代的北川秀太傷感。
但對葉夫蓋尼等人來說,這些畫麵和真相還是太過沉重了。
“北川,我.我今天可能沒法陪你繼續去看那些東西了”
心情糟透了的葉夫蓋尼透過後視鏡看了眼北川秀的神態。
這個來自日本國的年輕文學家又給他好好上了一課。
三個小時的行程中,他確信北川秀也被下諾夫哥羅德貧民窟的淒慘景象所感觸。
北川秀絕對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
同樣,他也非常清楚,自己在這兒哀歎這些,既不能真正幫到那些窮人,也沒有什實際意義。
像北川秀那樣,盡快從情緒的囚籠掙脫出來,把身心重新投回創作之中,這才是他現在該做的事。
可知行合一太難太難。
這期間,葉夫蓋尼強迫了自己好幾次,他嚐試學習北川秀的言行舉止,盡量把情緒從腦海抽離出來。
但無一例外,這些嚐試全部以失敗告終。
而北川秀看樣子卻是輕鬆做到了這一切。
就算是因為他不是沙俄人,受到的衝擊不夠強,那依舊很了不起。
北川秀的身體蘊含著他難以想象的能量。
此前他對北川秀的一些評價在此時被全部推翻。
北川秀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嗎?
現在葉夫蓋尼有了明確的答案。
肯定是!
那問題來了。
他,葉夫蓋尼真的能成為北川秀的旗鼓相當的對手嗎?
他.不太確定。
大概率.不太行。
連番的現實把葉夫蓋尼一次次從理想國拉了出來。
他有些窒息,需要一點時間來緩和與思考。
僅僅是此前構思好的那部新書,現在看來,完全不夠資格和這樣一個偉大的對手競爭。
他需要更新穎的作品,更深刻的內核,以及更現實的背景!
能體會到他心情的北川秀微微點了下頭,沒有強迫葉夫蓋尼為自己保駕護航。
“一會兒回了家,我會讓保鏢們繼續帶著你去采風。
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他們退役前都是軍隊有名的軍人,絕對能保證你的人身安全。”
葉夫蓋尼麵帶愧疚地看了眼後視鏡。
北川秀的神情依然平靜,似乎什事情都沒法讓他的情緒產生波動。
這份穩重勁兒,和他的年紀完全不符啊!
葉夫蓋尼心又感歎了一番,隨後驅車快速趕往自家別墅。
有葉夫蓋尼的保鏢團跟著,北川秀外出采風的心思更加活絡了。
要是隻有他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沙俄,還真不敢去一些陰暗的角落。
但有這些鐵血退伍軍人保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采風越深入,取材越詳細,對他寫《童年》來說,肯定會越輕鬆。
這是一部要狠狠打西方文學界臉的神作,北川秀勢必拚盡全力!
在北川秀忘我的於莫斯科各種采風和學習之際,日本國又施行了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
臨危受命的小淵惠三確實在一步步解決著日本因泡沫經濟破裂而產生的經濟問題。
比起之前幾任首相,更溫和的小淵惠三也更得民心。
奈何他再怎用心,“失去的三十年”依舊是沒法避免的結果——
這在之前日本國政府選擇“軟著陸”來化解房市股市泡沫時就已經是確定了的事。
當初的日本國政府,想著與其讓房價一夜之間暴跌回幾十年前,還不如鈍刀子割肉,一點點磨的好。
於是日本房價從1991年起一路陰跌,國民消費不振,失業率暴漲,社會經濟從原本的通脹迅速來到恐怖且不可逆的通縮。
最後“軟著陸”沒人敢說是成功的,但回到當初,也沒人敢下“硬著陸”的決定。
這些惡果現在全部累積在小淵惠三內閣任期內,他能抵住並緩慢提升社會經濟現狀,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眼看因消費萎靡不振,新一輪畢業即失業狂潮再臨,小淵惠三殫精竭慮,不得不祭出了他的大殺器——地域振興券。
原曆史中,地域振興券是日本政府為應對泡沫經濟破裂引發的消費低迷,於199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實施的消費刺激政策。
該券總規模6124億日元,覆蓋約3107萬人(占當時日本人口25%)。
後來東大的經濟部教授提供了一組可靠的研究數據,數據指出消費券使家庭邊際消費傾向提升了20%-30%,半耐用品消費額外增加30%,促使1999年日本家庭消費增速由負轉正。
政策實施期間,優衣庫、大創產業等平價品牌銷售額實現顯著增長(優衣庫單店收入增速達67%,大創產業營收增速70%),加速了日本理性消費趨勢的形成。
但約60%的消費券被用於替代日常開支或轉化為儲蓄,對GDP拉動效應約為0.1%。
如果北川秀此時在日本國內,一定會大呼小淵惠三“內行”。
這不就是原曆史中,隔壁後來同樣為了應對消費低迷而采用的“特定消費券”、“特定商品國補”政策?
隻不過和日本國不同的是,隔壁的消費券需要搶,減免力度也一般,而所謂的“國補”,隻針對大宗消費品,譬如家電、汽車等。
日本國這邊,擬定於四月初發放的地域振興券采用紙質憑證形式,每張麵額1000日元,每位受領者獲發20張,總額2萬日元。
使用規則包括:限定在零售服務場所消費,不可購買彩票、支付稅款及公共費用,需在半年內使用完畢,禁止找零且不可二次流通。
符合條件的申領群體包含三類:15歲以下兒童及其撫養家庭,65歲以上非被扶養老人,政府認定的低收入群體。
也就是說,日本國這次的地域振興券就是給特定人群發錢。
為了防止發生那種大規模認領然後不消費的情況,小淵惠三和町村信孝做了一個大膽的嚐試。
他們讓相關部門在4月份發放的第一批地域振興券上加印了北川秀的人身像,憑此消費券購買任何與北川秀相關的商品,可享受對折福利!
眾所周知,北川老師用來怒懟諾獎官方的沙俄三部曲將於四月號的《文藝》上見刊。
除此之外,北川文娛旗下的《北川》、《大眾》和《北川文庫》,以及若幹北川秀的實體都是出版界的熱銷商品。
在這個欲望低迷,人人自危的時代,唯有北川老師的作品能勾起大部分人的消費欲望。
將地域振興券和北川老師的強綁定,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民眾們不囤券,更願意去消費。
而且明年發行的2000紙鈔上就要印北川秀的人身像,正好拿地域振興券來練一練手,順帶看看民眾們的反應。
町村信孝提出這個一石三鳥的建議後,小淵惠三立即采納,然後派人馬不停蹄地征求了河出靜子等人的同意,隨後便讓工廠開始印刷消費券。
消息一經放出,果然社會反響熱烈,許多人開始琢磨著用消費券來大量購買北川老師的。
那可是相當於2萬的消費券啊。
一本《文藝》才幾個錢?
就算是河出書房出版的精裝典藏版《北川秀選集》,定價也不過9999!
北川老師的永不過時。
很多古早版本的《文藝》和實體書,甚至在黑市上不斷升值,成了堪比收藏品的增值商品!
意識到這一波地域振興券的發放必然會引起文學市場的消費狂潮,夢子、蛇麗和齋藤玲奈也抓緊時間寫起了她們的,準備趁著這波風潮賺一點流量。
就這樣,時間轉瞬來到了1999年的4月1日。
小淵惠三內閣發放的首批地域振興券很快就落到了相關民眾的手,當天下午,優衣庫等平價商鋪就迎來了一波購物狂潮。
與此同時,完成了采風,之後全程縮在葉夫蓋尼家中寫書的北川秀也完成了《童年》的前六章(總共十二章)。
葉夫蓋尼重新改了自己的寫作思路和創意,一路磕磕絆絆寫了約3萬字,自覺速度也不慢。
可當他看到北川秀這幾天寫的六章共十二萬字的《童年》時,滿溢的自信心又被狠狠打擊了一番。
葉夫蓋尼拒絕了北川秀讓他幫忙看稿的請求。
他其實很想看,但更害怕被再一次打擊到,於是頭也不回的跑去了《現代人》編輯部,縮在那邊寫新書,誰的電話都不接。
無奈之下,北川秀隻好自己拿著稿子去了《新世界》編輯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