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辰州那批悍不畏死的醫官留下的筆記,所以無論是顧留白為首的道宗,還是大唐那些權貴門閥,他們都很快的判斷出了這是隋朝醫典中記載的五絕疫之一的寒髓瘟。
隋朝醫典將曾經出現過的五種致死最為厲害的瘟疫稱為五絕疫,這寒髓瘟曾經在川南的一座銀礦出現過。
一座銀礦八百餘人,隻活了一百多個。
按照後來的查證,據說很有可能是那處銀礦之中的洞穴蝙蝠的糞便致病。
那糞便之中長出絨毛狀的菌絲,那菌絲極為細小,吸入就會致命。
寒髓瘟的“寒”字對應的十患者初期畏寒症狀,“髓”字則說明這種瘟疫其實最初侵蝕的不是肺腑,而是骨髓。
等到體內有膿液滲出,其實是髓質已經病變腐化,這時已經神仙難救了。
其實醫官接不接觸屍身倒是無所謂,就是要注意這屍身周圍有無長出這種菌絲的東西。
這種菌絲也很奇特,一般在潮濕的泥狀物上生長,麵團、潮濕土壤、腐爛的樹葉,乃至糞便,黏稠的羹湯,諸如此類的東西,都會因為沾染屍體的膿液而長出菌絲。
要解決這種瘟疫,除了用火攻之外,還可以遍撒石灰和硫磺的混合物。
染了這種瘟疫死去的屍身不去搬動,不去觸碰,直接圈地火攻,焚燒之後,周圍再撒石灰和硫磺等物。
當然,最主要的是限製人員流動,隻要發現有畏光畏寒者,便關押起來,隔絕處理。
知道這是什瘟疫,知道處理的法子之後,這疫疾便不難控製,但對於沅陵乃至辰州,身處此間的百姓而言,接下來禁足和限製流動的這段時間,他們所處的城池,便宛如煉獄。
焚燒屍身的濃煙不斷在城中湧起,濃烈的屍臭味和一些染病的親人被強行帶走,使得很多人在家中趨於崩潰。
原本辰州諸城封閉,各種慘狀外界也無法得知,但就在此時,李拾遺的兩首詩又流傳開來。
《哭沅陵》其一:
黑煙蔽日城欲摧,白骨堆山鬼夜哀。寒髓蝕盡千家淚,銀礦空留萬魂苔。畏光稚子蜷甕牖,腐羹菌絲生灶台。誰擲硫磺焚疫骨?灰燼漫天作雪來。
其二:辰水嗚咽瘴雲低,官封九門絕馬蹄。病嫗抱孫哭朽榻,壯丁斫棺作焚萁。詩傳遺恨驚唐闕,疫鎖重城化鬼蹊。若問蒼生劫幾度?請看川南舊礦西。
這兩首詩在長安、洛陽都流傳開來時,許多官員並不覺得真是李拾遺所做,但當很多人提出這種質疑時,李拾遺卻已在黔州治所彭水縣城公開露麵。
他在商船碼頭直接當場又作詩一首,名為《瘴疫行》:
赤垣腐骨塞酉水,辰州霧鎖鬼門開!豈是瘟神降天罰?分明廟堂飼狼豺!朱砂染詔血作墨,誰見黔首化屍骸?願借雷公劈雲殿,重鑄軒轅照九垓!笑麵屍圍未燼火,官差剖得肺成篩。太醫筆記猶帶恨,聖主丹方竟葬災!當年馬援征蠻處,今有冤魂繞戟來。若道真龍困淺水,且看疫雲變龍骸!
這首詩已經是赤裸裸的反詩了,說這瘟疫乃是天罰,是廟堂人禍養出來的災難,至於雷公劈雲殿之類,那顯然已經是大逆不道了。
這詩傳到長安,各司官員震怒,但他們來不及上書治罪,太子已經起兵。
就在李拾遺在商船上做《瘴疫行》的那天晚上,烏雲遮月,彭水縣城出發的數千兵馬,悄然混在商船之中,利用烏江鹽運商隊掩護,混入正常航運,主力從正麵佯攻涪州城南水門,另派精銳攀越城北山地,繞後突襲。
沿途如龍崖城等烽燧關隘,都由思州田氏的私軍悄然攻破。
烏江沿岸的諸多蠻族早已和田氏勾結,變成了田氏的囤兵和囤積糧草之地。
涪州守軍有三千餘人,而太子從彭水城出發的軍隊也隻有三千餘人,但一開始太子主力點燃預置火船衝撞木柵,守軍慌亂中誤判為商船失火,開門救火時遭弩手射殺。等到大量守軍生怕正門失守而被吸引過來時,太子叛軍精銳卻從北門排水溝潛入,此時內應也打開南門,涪州守將章霖率殘部退守退守州衙,午時被火攻逼降。
太子此時出現在涪州碼頭,他和田氏聯軍,竟是連夜發船,攻打夔州。
他直接以一百五十條蒙衝船為先鋒,其中三十條火船裝滿硫磺和油脂,在臨晨時分到達瞿塘峽,黎明前的瞿塘峽被一道刺目的火光撕裂,三十條滿載硫磺與油脂的火船如赤龍般咆哮著撞向鎖江鐵鏈。爆燃的巨響震得兩岸峭壁簌簌落石,夔州城牆上的守軍從夢中驚醒時,江麵已騰起三丈高的烈焰。濃煙中,太子親率的蒙衝船隊正貼著北岸峭壁的陰影疾馳,船頭包鐵的木槌將殘存的攔河樁撞得粉碎。浪濤聲掩蓋了弩機絞弦的咯吱聲,直到第一支火箭帶著刺耳的尖嘯釘入白帝城瞭望塔的梁柱,守軍才驚覺敵艦已逼近水門。
牆上的唐軍校尉剛舉起令旗要調集弓弩手,一支烏江蠻族特製的三棱箭已貫穿他的咽喉——對岸礁石後埋伏的蠻族射手,正瘋狂的射出用糞便浸過的箭矢。
南岸的十二座弩機隻是完成了一輪施射就陷入了沉默,數名修行者如同鬼魅殺死了操控弩機的軍士。
那些裝載著更多軍士的商船是在一個時辰之後到達的,夔州的守軍有九千,但詭異的是,麵對一百五十條蒙衝船的先鋒軍,守軍竟然沒有占到壓倒性的優勢,後來的軍情顯示,城中陷入混戰時,守將崔宏禮突然倒戈,他和其親兵直接祭出了太子的軍旗,那是一麵繡著猙獰巨龍的赤色旗。
而在數天之前,其實夔州的守軍的士氣已經到了低點,因為太子已經暗令人散布謠言,說夔州城中也已經出現和辰州同樣的瘟疫。
結果在午時,太子已經踏著焦黑的台階踏上白帝城的城頭,城中的軍士成片的跪倒,他們看到這個披著猩紅大氅的年輕人站在硫磺煙中毫發無傷,恍若讖言中"疫雲化龍"的應驗。江風卷著灰燼掠過城頭,那麵赤底龍旗在獵獵作響,東去的江麵上,已有先鋒戰船揚起血帆駛向江陵。
明月行館收到太子起兵,一夜之間便取了夔州的緊急軍情時,已是六日之後。
原本夔州至長安,最快的緊急軍情是四天到達,這多出來兩日,那便說明控製夔州後封鎖長江航道,同時已控製附近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