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雙擊屏幕即可自動滾動
    

      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文學院。

      迎著早春暖風走來的克努特和馬悅然如往常一般在大門口脫帽佇立了三分鍾。

      原本在他們眼前的這塊空地上,有一塊象征著文學院所有人畢生追求的座右銘石碑。

      石碑上寫著的“天才與鑒賞”曾是他們這群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們最崇敬的格言警句。

      然而在去年發生了令人羞愧的阿爾諾俱樂部事件以及阿爾諾騷擾女王儲事件後,這塊座右銘石碑頓時成了瑞典文學院最大的笑話。

      阿爾諾夫婦在瑞典文學界隻手遮天,他們的阿爾諾俱樂部還慢慢滲透了整個西方文壇,若不是這次被瑞典國防部抓了個正著,天知道他們還會幹出什惡心的事。

      而隨著阿爾諾夫婦的落網,諾獎官方對北川秀的懲戒和故意抹黑也被一一扒了出來。

      這使得座右銘石碑上的“天才與鑒賞”顯得更加小醜。

      今年年初,瑞典皇室委托國防部將這塊座右銘石碑搬至斯德哥爾摩大學——

      他們要等明年獎項評選恢複,阿爾諾夫婦事件徹底塵埃落定後,再把它給還回來。

      這一行為和某東方古老國家在古代時讓弱小國提供質子類似,簡直就是在啪啪啪打瑞典文學院的臉!

      偏偏阿爾諾夫婦事件後,第一個選擇裝死的就是諾獎官方。

      評委會和理事會隻是把黑鍋推給了瑞典文學院,然後勒令整改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隨後又解除了對北川秀的封禁,便不再幫他們出頭。

      於是不管克努特他們怎努力,斯德哥爾摩大學都不願意歸還座右銘石碑,還故意把它晾在學校廣場中央,看著它風吹雨淋,被萬人唾棄——

      斯德哥爾摩大學有很多北川秀的擁躉,尤其是走出過好幾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文史係,上至教授,下到學生,都對諾獎官方故意抹黑北川秀的行為非常不滿。

      他們現在就把氣全部撒在了座右銘石碑上!

      無奈之下,每天準時來上班的克努特等人隻好對著空無一物的草地行注目禮。

      “以前它在時,我氣憤學院對北川老師不公,也跟著唾棄和看不起它。

      可直到它被人搬走,成為無數人嘲諷的對象時,我心又難受得利害。”

      克努特重新戴上氈帽,有些傷感地看著空白草坪,對馬悅然低聲道,

      “人啊,果然隻有在失去時,才會意識到某樣東西的珍貴。”

      “所以我們更加不能讓諾貝爾文學獎徹底淪為別人口中的笑柄。”

      馬悅然重重哼了一聲,手中那本英文版的《文藝》此刻顯得格外奪目,

      “世界文學三大獎,諾獎一直遙遙領先,比龔古爾文學獎和布克文學獎更有知名度,要是它毀在我們這一代手,以後去了天堂,我們也沒法向老一代文學家們交代。”

      “但願暫停一年能衝淡他們對諾貝爾文學獎的負麵看法吧.”

      克努特也不想諾獎成為“路邊一條”,尤其是美國文壇傾盡全力打造的普利策新聞文學獎正對世界文學三大獎的地位虎視眈眈著。

      可這不是他說了算,也不是文學院的這些同事說了算的事。

      “不現實。”馬悅然搖頭道,“在互聯網上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文學界亦然。

      大家不會因為獎項停止頒發一年,就會遺忘這段黑曆史。

      相反,等今年9月份,學院開始向全世界征收被提名人名單時,這件事一定又會被居心叵測的人搬到台麵上來說。

      屆時我們也許要承受比現在還要恐怖的輿論浪潮!”

      “科技的發展速度遠超你我想象。”馬悅然又補充了一句。

      他很喜歡東方文化,也因此愛屋及烏,了解了不少東方幾國的社會現狀。

      日本國的互聯網發展速度極快,以前一件事要從東京傳到四國島,起碼得大半個月時間。

      有了電話、電視後,消息傳播速度快了些,但也局限於能擁有這些科技產品的富裕家庭。

      六七十年代日本的電視完全普及,報刊雜誌也來到了訂閱巔峰期,但這些傳統媒介的控製權依舊在財團和政府手中。

      他們不想讓民眾聽到的消息,民眾一輩子也聽不到。

      可如今。

      互聯網高速發展,私人電腦也在日本國快速普及了起來。

      任何消息,隻要一秒鍾,就能傳遍整個國家,而且還封鎖不住!

      日本國對諾獎的態度,又能折射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諾獎的態度——

      你之前這黑他們國家的文壇第一,如果不妥善處理他們的不滿情緒,鬼知道以後會不會又換成其他國家的文壇第一。

      公信力一旦崩塌,再想挽回可就難了。

      克努特聽罷,也跟著馬悅然深深歎了口氣。

      諾貝爾文學獎現在的困境眾所周知。

      但正如馬悅然所言,不管諾獎官方和瑞典文學院怎應對,都沒法在輿論危機下妥善解決掉這個問題。

      要不然怎說公信力是一個品牌最重要的東西呢。

      “不過我們也不必那悲觀。”馬悅然重新揚起手的那本《文藝》。

      封麵處,一名七八歲的沙俄男孩正瞪大眼睛看向他們。

      他的眼神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和很多年前同樣是這個年紀的他們一模一樣。

      北川秀寫的阿廖沙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一經發售,就在沙俄和日本國同時火爆。

      消息飄洋過海,等到瑞典這邊時,幾乎全世界的文學界都知道了這件事。

      身為北川秀在瑞典文學院的頭號粉絲,馬悅然立即發動關係,讓人從美國代購了一本4月號的英文版《文藝》——

      因此前瑞典和挪威官方對北川秀的封殺,即便現在封殺令正式解禁,市麵上也能看到北川秀的了,但日本那邊依舊不同意讓《文藝》在瑞典發售。

      沒法看到這本當下日本純文學市場最火爆的純文學雜誌,馬悅然他們也就沒法第一時間了解到北川秀的近況。

      幸好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速度遠超他想象,他還能通過網絡稍微知道一些北川秀的事跡。

      

      這會兒瑞典文學院的其他人估計還沒看過《童年》,幾個從不接觸新時代新科技的老古董可能都不知道這事。

      “將害群之馬踢出隊列後,我們就有機會重振諾貝爾文學獎的雄風了。”

      馬悅然信心滿滿地拿著那本《文藝》走向了學院大樓。

      同樣看過《童年》的克努特對此深以為然。

      北川秀寫《伊豆的舞女》時,因為語言文字和風土人情的不同,許多終身評委並不能真切感受到日式物哀文學的美感。

      之後的《雪國》亦是如此,叫好不叫座是他們將它拒之門外的核心原因。

      後來北川秀寫了《挪威的森林》,在披著日式物哀文學皮的同時,故事從充滿日本元素的社會轉移到更現代化的日本社會,劇情也變成大家更喜聞樂見的“三角戀”。

      《挪威的森林》目前全球共售出約2500萬冊,力壓北川秀寫的其他日式風格,堪稱日本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第一座程碑。

      然後諾獎官方和瑞典文學院又以“太過流行和低俗”為由,外加抹黑和驅逐,讓他再度和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

      即便北川秀在此過程中還寫了《百年孤獨》、《老人與海》和《追憶似水年華》,但這三本海外文學名著又被各種忽視,各種看不上,依然沒被端上瑞典文學院終身評委們的餐桌。

      馬悅然真的受夠了這種事。

      一次兩次可以理解,但事不過三!

      這第三次,他必須要把《童年》狠狠甩在其他人的臉上!

      兩人就這氣勢洶洶的來到學院辦公室。

      今年不用評獎,一堆終身評委就不用花時間精力去處理各國文學界遞來的被提名人名單,工作清閑了很多。

      當然,即便199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暫且擱置,他們依然要大量文學作品,時刻對世界文學界保持新鮮度和敏感度。

      且明年千禧年,瑪雅預言的世界末日,外加兩次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重疊,勢必會有極大的工作量。

      所以今年也是瑞典文學院最繁忙的一年。

      “早上好,各位。”

      “早上好,克努特,馬悅然。”

      兩撥人互相打了招呼,隨後眾人的視線便都落在了馬悅然手中的《文藝》上。

      畢竟封麵上那個沙俄孩童的辨識度實在太高,尤其是他睜大眼睛,求知欲滿滿的神態,很難不讓人多看幾眼。

      “這是什新雜誌嗎?我們的出版界好像還沒這完美的封麵工藝。”1981年當選院士,1988年起就一直擔任評委會主席的謝爾·埃斯普馬克疑惑問道。

      這幾年他深受馬悅然的影響,也開始關注起東方幾個國家的文學作品,身為瑞典“生命力詩歌學派”的代表人物,謝爾以華國曆史為核心,寫了《焚書》、《兵馬俑》等在瑞典膾炙人口的長篇詩歌。

      “這是從美國代購回來的日本純文學雜誌《文藝》。”

      馬悅然將它放在了桌上,眾人立即圍聚過來,好奇打量著這本從未見過的文學雜誌,

      “製作《文藝》的出版社叫河出書房,就是北川老師在的那個出版社。”

      “原來是它。”

      謝爾伸手拿起雜誌,又仔細看了看封麵,隨後瞪大眼睛,被封麵處的幾個英文單詞所驚訝,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沙俄,一首血與淚的心酸讚美詩——致我的童年,阿廖沙’,北川秀遠赴沙俄,嘔心瀝血之新作?”

      “什?”聽到他的話,十幾名老頭老太湊得更近了。

      “是那個日本國的北川秀嗎?”

      “他又寫了新書嗎?我記得上次說他已經轉行去寫恐怖了?”

      “我好像在我孫子的電腦上看到過這個新聞,新書書名是什?”

      “《童年》,阿廖沙自傳體三部曲的第一部,書名是《童年》。”馬悅然很滿意他們的反應,笑著回答道。

      “天!馬,你為什不多買幾.”女院士夏絲汀抱怨到一半就識趣的閉了嘴。

      為了保證瑞典文學界的純粹性和高逼格,也為了讓諾貝爾文學獎的起源地更神秘莫測,這邊從很早就施行了海外文學作品和雜誌的禁入審核製度。

      任何其他國家的文學相關產品想進入瑞典,必須經過層層篩選,通過以後還得給瑞典政府上交很高比例的保證金,以及更多的稅金。

      至於這種再版的翻譯本,尤其還是其他國家“代購”而來,在這兒都算黑貨,很容易被查封。

      馬悅然這行為屬於“知法犯法”,肯定不能明目張膽地搞一箱,再一人發一本。

      夏絲汀住嘴後立即跟在一邊安靜看著。

      就這樣,十幾名執掌著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權力的終身評委就這擠在一起,十幾雙眼睛死死盯著那本《文藝》,一刻都不敢鬆懈。

      “這年輕人真是‘藝高人膽大’啊,居然敢挑選這個時期的沙俄做背景.”

      謝爾出生於1930年2月19日,他的曾祖父正好經曆過那個年代,也正好在那邊工作生活過。

      愛好各國曆史的他對沙俄的那個年代格外了解,曾祖父家的許多古書和物品也來自那個時期。

      因為足夠了解,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個時期的沙俄非常難寫,即便是沙俄本土的文學家,也極少願意涉及那個混亂年代。

      “確實是‘藝高人膽大’。華國還有一句古語,叫‘初生牛犢不怕虎’,說的就是北川老師這種意氣風發的年輕人。”

      馬悅然點頭道,

      “我想這部,足以讓他拿下明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了。”

      “馬!今年的作品我們還沒看完呢,你怎可以斷言明年的獎項?這太不嚴謹了。”夏絲汀不滿地說道。

      她是終身評委最傳統的學院派,看稿寫書都是一板一眼,因此她也是最討厭阿爾諾夫婦的評委。

      現在毒瘤被摘除了,她覺得看書都順暢了許多。

      馬悅然這種看似斬釘截鐵,實則不負責任的說辭,又勾起了她某些不好的回憶。

      馬悅然沒理會她的反駁,隻是微笑著看向那本雜誌,仿佛在說“看完你們就明白了”。(本章完)
章節報錯

本站隻收錄已完結小說,所有小說由網友上傳,如有侵犯版權,請來站內短信告知,本站立即予以處理。

可樂小說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